铸币税、减税与税制改革.doc

铸币税、减税与税制改革.doc

ID:14482359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铸币税、减税与税制改革.doc_第1页
铸币税、减税与税制改革.doc_第2页
铸币税、减税与税制改革.doc_第3页
铸币税、减税与税制改革.doc_第4页
铸币税、减税与税制改革.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铸币税、减税与税制改革.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铸币税、减税与税制改革摘要:在内需不足时期应该实行减税政策,以刺激民间需求的增长,但由于政府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客观上造成财政赤字日益增加且难以弥补,这又为减税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困难。征收铸币税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一矛盾,可以同时实现弥补财政赤字和增加公共投资的双重目的,进一步扩大内需并推动经济更快地发展。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提出征收铸币税后我国可实行的各项减税的措施和方案,并就我国的税制改革提出了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扩大内需;铸币税;减税;税制改革  一、内需不足时期的税收政策  自1997年10月至今,除在2000年的几个月中出现物价持平或

2、略有上升的短暂时间外,其他时间始终处于总体商品供过于求、物价持续下降的怪圈之中,社会的低物价、低就业和经济的低效率仍然困扰着我国经济。为了改变宏观经济中的供大于求,自1998年以来,我国共发行了5100亿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技改、水利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成与投产,有效地提升了我国产业的竞争力,降低了社会的投资成本,带动了房地产业和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据测算,1元钱的国债资金的投入可以带动2-3倍的社会投资,进而再扩大产生出2-3倍的GDP.(金陵晚报,2002.10.6)。这就是乘数效应,它

3、表明在供过于求时期,增加公共投入可以使总产出倍增。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伴的另一种经济现象是政府赤字逐年增加,在2002年我国编制的预算中,赤字额已达3098亿,占GDP的3%左右。为弥补赤字,政府一方面加大了增税力度,1998年增税1000亿元,1999年接近1500亿元,2000年为2348亿元,2001年为24%亿元,4年增税收入超过了7300亿元。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向民间借债的数额,截止到2001年底,我国的国债余额是187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8%左右。(郝中华,2002)  据劳动保障部的统计,在“十五”5期间,我国新成长的劳动

4、力数量将升至峰值,每年城镇需要安排的就业人数将达到2300万人左右,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达1500万人,同时,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面临来自城乡的双重压力。(扬子晚报,2002.9.26)。与此同时,我国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也日益严重。2001年各类商品供过于求的占83%,到2002年8月,这个数字达到了88%,供求平衡的占12%,没有供小于求的商品。企业设备大量闲置,商品积压日趋增加,与2001年相比,2002年各类商品的库存总额同比增加了1.1%.来自劳动与商品的双重供大于求是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为缓解经济中存

5、在的诸多矛盾,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已经实行了以扩大内需为目的的积极政策,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力度似还不够,政策执行的方法组合还有改进的必要。例如政府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必须增加公共工程的支出,增加向民间的转移支付,减少税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受到来自财政收入的约束。政府年度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在萧条时期,为调节经济,政府必须多增加公共工程的支出和转移支付,这会造成人不敷出,使赤字不断扩大。弥补赤字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税收,二是发行国债,用民间储蓄来弥补。在实际操作中,出于对国债还本付息能力的担忧,政府总是想方设法通过增加税收

6、来弥补财政赤字。这种做法尽管可以暂时解决赤字问题,但对于扩大内需却起着不可低估的负面效应。在总产出增量一定的条件下,增税的结果必然会挤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以2001年为例,当年GDP比上年新增加6529亿元,而当年新增税收2496亿元,新增税收占新增GDP的比重为38.23%,其影响是减慢了民间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在宏观经济理论中,决定社会总需求增量的是民间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而不是总收入的具体数值。增税是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工具之一,其效应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初衷相左。应该指出的是,增税也会产生乘数效应,它会使GDP倍数减少。  二、

7、铸币税与减税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内需不足时期,增税是一种为弥补财政赤字的无奈之举,并非政府执行政策的初衷。那么征收铸币税自然就成为通货紧缩时期配合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首选工具了。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用于基础设施与公共工程的建设,其结果是一举多得:第一,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一个有争议的焦点是财政赤字如何弥补。2002年上半年,财政部长项怀诚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淡出,其主要论点就是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坦然面对日益增大的赤字,中国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征收铸币税可以弥补政府的财政赤字,使政府决策建立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正确判断上。第二,征

8、收铸币税,是向潜在的生产能力征税,其结果是促使潜在的GDP转变为现实的GDP.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弥补了赤字,增加了税收,实现了萧条经济向健康经济的转变;企业从增加的总需求中获得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