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总结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总结

ID:14501497

大小:126.17 KB

页数:54页

时间:2018-07-29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总结_第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总结_第2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总结_第3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总结_第4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的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许慎说文解字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2、狭义的学校教育,更狭义的德育3、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4、个体角度: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的过程5、兼顾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

2、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具体而实在的规定。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目的性)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社会性)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育人)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

3、种观点。另外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正式提出开始转向科学解释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生物:(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心理起源说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导致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孟禄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者教育者是在社会的专门委托下,以社会要求的体现者的身份参与教育过程的,以期有目的的活动来调整,控制教育对象,教育影响以至整个教育过程,

4、因此具有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广义的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态度,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狭义的教育则指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的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统称为受教育者。既包括在学校学习的学生,也包括各种形式成人教育中的学习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教育措施)教育媒介之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教育活动中教育者

5、,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三个基本的要素之间构成了教育中三对最为基本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其中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教育活动的逻辑起点。5、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6、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基本)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拓展);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预期)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

6、紧密相连)、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学校教育这一时期的特征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封建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较之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规模扩大,类型增多,内容丰富,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基本上也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1)

7、古代中国:……夏代(萌芽),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序,校。商代文物出土,大小学,痒序。……西周,“学在官府”,学术官守,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稷下学宫。私学兴起,学术自由……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是当时最高的教育机构,文翁兴学……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选士制度,科举制……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四书五经,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宋代书院盛行,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