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

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

ID:14543463

大小:8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9

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_第1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_第2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_第3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_第4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世界的本质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这句俗语告诉我们A.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物质运动遵循固有的规律       D.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2、今年是农历马年。“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一切”等祝福语“万马奔腾”,“马上体”成为今年最流行的文体。这其中有对新年的期待,也有对现实的焦虑;有励志的愿景,也掺杂一些浮躁的心态。“马上祝福”可以有,但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马上心态”不可长。因为A.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B.人们可以

2、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C.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梦想才能照亮现实D.人的意识具有主动的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3、近来,“时间都去嘟儿了”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人们纷纷感慨时间易逝、岁月无情。这说明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②事物的性质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③时间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人们对时间的感慨取决于主体的心理感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下列诗句中,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3、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D.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①征服自然,造福人类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③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 ④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图9书法“天人合一”表明了一种处世态度。“天人合一”作为太极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6、20l3年¨月《人

4、民日报》载文指出,改革是动力,停不得;发展是目的,慢不得;稳定是前提,“冒"不得。今天,改革发展稳定彼此交融的态势日益明显,相互作用的趋向更加突出,必须在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全面改革顺利进发。材料体现的哲理是①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对每一种既成形式的理解应坚持暂时性和永恒性相结合 ③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2012年7月13日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2012年

5、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表示,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227098亿元,同比增长7.8%,这是中国经济时隔3年以后增速再次回落到8%以下。“稳中求进”是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总基调。“稳中求进”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事物是永恒运动变化的C.思维与存在是辩证统一的             D.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十二五”期间,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力日趋强化,节能

6、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此回答题。8、目前,我国一些地方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出人意料”。这体现了(  )①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捉摸不定的③物质世界在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 ④物质世界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下面对客观存在的理解不正确的的是(  )5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

7、质①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是人类社会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③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④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从地质构造上看,地震的发生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是其所处的大陆板块地质活动的结果。这表明(  )①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             ②违背客观规律,人们

8、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③事物的运动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固有的规律性④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1、唐朝诗人李商隐《谒山》诗云:“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水。”下列观点与该诗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