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能举手发言教案

我也能举手发言教案

ID:14551446

大小:3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7-29

我也能举手发言教案_第1页
我也能举手发言教案_第2页
我也能举手发言教案_第3页
我也能举手发言教案_第4页
我也能举手发言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也能举手发言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也能举手发言教案篇一: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第十四课学会发言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十四课学会发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到发言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发言的方法与技巧。2、情感目标:通过发言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形成思想上的碰撞,感受到团队学习的快乐。3、行为目标: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发言的方法与技巧,达到高效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发言的方法与技巧难点:学会发言,在每节课上学会恰当的运用。【课前准备】提前安排三名学生排练:游戏“我是小老师”。【教学设计】一、观察岛(热身暖心)(目标:回顾发言的情景,感知发言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性。)1.

2、说一说图中的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老师提问,一位同学正在发言,其他同学有的在认真倾听,有的在与同学讲话。2.老师提问时,我们该做什么呢?3.同学发言时,我们应该做什么呢?4.教师总结:老师提问时,同学们应该认真思考,然后举手发言。同学发言的时候,大家应该认真的倾听。二、活动营(体验分享)活动一:我是小老师(通过游戏,巩固发言的方法。)1.三人一组,一人扮演老师,另外两名同学扮演学生。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2.其他学生认真观看三位同学的表演,说一说他们发言的具体做法,也可以比较一下这两位学生谁做的好,谁还有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3.教师总结:让学生

3、换位体验一下作为老师提问的感觉,有利于学生体会到当老师的不容易,也会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活动二:现在我发言(通过游戏,对比发言,找出发言的技巧,提高发言的效果。)1.现场情景模拟:老师根据讲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运用学习的方法进行发言,比一比谁做得好!2.教师总结:刚才大家都观察了三位同学的表现,现在大家一定学会了怎样发言。3.心理引导:让学生换位体验,既可以体会到当老师的不容易,也可以学到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发言,课堂会变得更有秩序。三、分享屋(总结提升)概括发言的要领。1.请学生在朗读儿歌时回想发言的要求。2.熟记儿歌,时刻提醒自己学会发言。

4、心理引导: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发言方法。五、拓展园(拓展延伸)学会将发言的方法与技巧运用到平日的学习中。1.请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每天记录下自己发言的情况。2.鼓励学生学会发言的要点。心理引导: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知识,课堂上学会积极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活动反馈】当老师提问后,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不举手,二是当没点到自己时,就不去听同学的发言,要不就是不高兴总是举着手希望老师点自己,要不就是觉得这时已不管自己的事了,就去做别的事。因此,本课中既要教会学生正确有效的发言,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然后再继续发言,这样才能

5、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练习题】老师提问,我发言做到:1.2.3.同学发言,我倾听做到:1.2.3.篇二:不举手就发言------小议大班幼儿课堂常规文章题目:不举手就发言------小议大班幼儿课堂常规作者单位:宣武区长椿街幼儿园作者姓名:魏天骄内容提要: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只重视课堂规则的建立,只凭着不断提出的各种要求、指令维持课堂秩序,不仅管理效率低,浪费时间,而且容易因要求不当引起新的课堂问题。关键词:课堂常规创造性举手发

6、言,作为从事教师这个行业的第一天起,它就被一只无形的手束缚着,举手才能发言,它既是教师组织教学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更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常规!一、何为举手发言首先,举手是幼儿与教师沟通的一种信号、手段。我们可以发现在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幼儿举起了手,教师让他回答问题,从这一情节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幼儿举手是为了向教师表明:“我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了。”而教师之所以让举手的幼儿回答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将举手视为一种信号(表明幼儿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一问题)和一种手段(幼儿借此引起教师注意并由此而引发师幼沟通)。其次,举手是教

7、师为了维护良好的课堂常规而制定的一项规则,这里所讲的课堂常规是指那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宽松自由的课堂。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一规则具有强制性,即所有的幼儿,不论愿意与否,都必须遵守。教师在教育中也时常强化幼儿的举手意识。如有的幼儿没有举手就站起来时,教师常会做出举手的动作,或说:“你要想回答问题时,就请举手。”经过教师的不断强化,幼儿渐渐懂得并能很好的遵守这一规则。二、发言前是否该举手举手才能发言,如果我们只从单方面讲,是为了有助于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做到有耐心的听完别人讲话,能够尊重别人,其实并没有错。但问题是,

8、“发言先举手”并没有给我们的孩子带来好处。发言多了“举手”这道程序,孩子就多了一些犹豫,少了一些真实,多了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