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

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

ID:14663452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9

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_第1页
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_第2页
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_第3页
资源描述:

《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赵勇(南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南阳473058)2000年,全球超过I/4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预计到2025年,全球高血压人群的比例将增加至29%,达15.6亿.而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近年来呈持续增长趋势,2002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增长了31%,患者增加了70o0多万人.而同年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分别为30.2%,24.7%和6.1%,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没有达标.高血压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在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高血

2、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总体风险.荟萃分析研究表明,收缩压降低10-121TI1TIHg(11Tll'nHg=0.133kPa)或舒张压降低5~6lTll"nHg,3年~5年内心力衰竭,卒中和心脑血管病病死率分别减少52%,38%和21%,而冠心病事件仅减少16%.1降压与降低心血管危险关系被多项研究证实从1961年Pramingham心脏研究最早认识到高血压与心脏病的关系,到1970年进一步认识到高血压与卒中的关系,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高血压防治指南已明确指出:"血压与心血管事件危

3、险性之间的关系是连续,一致的,并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血压越高,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和肾病的风险越高.降压治疗能减少卒中事件35%~45%;减少心肌梗死20%--25%;减少心力衰竭50%U?Z上".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年会新定义高血压,把高血压从单纯的血压读数扩大到包括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回顾降压与高血压人群获益从发现到列入治疗指南这40余年,大型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Framingham研究,Syst—Eur研究,BPLTTC荟萃分析等)无疑是这一历程强有力的推动者.ASCOT—BPLA试验是纳入19257例年龄40岁~79岁且合并至少3项其他心血

4、管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患者分为以氨氯地平为基础的治疗组(服用氨氯地平5-10mg,必要时加用培垛普利4~8mg),或以阿替洛尔为基础的治疗组(服用阿替洛尔50~100nag,必要时加用苄氟噻嗪1.25~2.5mg),最终由于阿替洛尔组有较高的病死率而提前终止了ASCOT研究.整个治疗氨氯地平组血压数值均低于阿替洛尔组,试验期间平均血压较对照组低2.7/19lFi/nHg.ASCOT~BPLA的结果再一次证实了"降压才是硬道理":将血压间的这些差异,转换为高血压患者的获益则是氨氯地平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与对照组相比,P=

5、-0.0003),总心血管事件和血运重建(P<O.0001),全因死亡(P=0.025)及新发糖尿病(P<0.0001)均显着降低.2降压达标率亟待进一步提高虽然高血压的治疗药物和手段在飞速发展,但全球高血压控制的状况却依然不容乐观,即使在发达国家如美国,2000年血压达标率也仅为34%,较1988年一1991年的29%并无重大改善(1NC7),而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数据显示,我国的血压达标率仅为6.1%.这意味着有相当多的高血压患者处于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状态,如何提高血压达标率成为高血压治疗研究的关键问题.因为无论是有症状或者是没有症

6、状,凡是血压高,肯定会对心脑血管造成损害.降压达标最大的好处主要还是为了保护靶器官,药物对器官的保护是建立在血压达标的基础上.新颁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降压治疗主要来自降压本身,目的是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更早地使用相关的药物,达到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让患者得到更多临床获益的目的.3严格控制血压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欧关相关指南均明确指出,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总体危险.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临床获益主要来自血压降低,因此控制血压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降压达标,对于目前的

7、情况来说刻不容缓,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更好地控制到目标值,将会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高血压的治疗,无论从理论还是循证,都证实了降压才是硬道理.E-mail:zhaOy0ngO377@yahoocom.cn(收稿日期:2010—02~10)本刊通告凡投稿作者必须附有"作者简介"并按照"姓名,性别,年龄,学历,毕业院校,职称及所获重要科技奖项"格式书写,要求真实,完整.凡所投稿件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按要求书写,格式如下:期刊参考文献格式:作者.文题『J】.刊名(外文刊名用缩写,按IndexMedieus),年,卷(期):起页~止页书籍参考文献格式:作者

8、.书名【M】.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