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功利,才有真正的艺术教育

去掉功利,才有真正的艺术教育

ID:14725580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30

去掉功利,才有真正的艺术教育_第1页
去掉功利,才有真正的艺术教育_第2页
去掉功利,才有真正的艺术教育_第3页
去掉功利,才有真正的艺术教育_第4页
去掉功利,才有真正的艺术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去掉功利,才有真正的艺术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去掉功利,才有真正的艺术教育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部分高校在招收艺术特长生时,分数线不得低于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该政策是政府遏制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功利化的重要举措,刚发布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高校纷纷提高艺术特长生和艺术专业考生的文化课录取门槛,缩小优惠幅度,使得想走艺考捷径的考生及其家长茫然无措。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将来借此进入一所好大学,难道有错吗?不带一点功利色彩的艺术教育会不会让孩子失去奋斗目标?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组织力量,对学生、家长和艺术教育专家进行了专题采

2、访。  别让功利成负担  供职于郑州市某建筑公司的戚先生今年32岁,是公司里有名的好爸爸。他的女儿小雨今年5岁,上幼儿园中班。每天下午4点,戚先生就要偷偷溜出公司,接女儿去上美术班。对此,领导很理解,培养孩子的特长嘛,重中之重,同事们则主动帮他承担一些工作。小雨喜欢画画儿,小书包里总是带着一套12色的彩笔和一个大大的速写本,没事就在上面画小人儿和花朵。  戚先生告诉本刊记者,小雨3岁的时候就显现出了美术天赋。“什么颜色的鞋子配什么颜色的袜子,小丫头特讲究,不合适她不穿。”他得意地说,“我马上给她买各种颜色的珠子,教她串成项链和手链,她搭配得特别好。

3、孩子有天赋,做父母的哪敢怠慢,得培养啊,花多少钱都行。”于是,小雨进了现在上的这个在郑州颇具规模的美术培训学校。  对于小雨的未来,戚先生心里早就打好了主意。他说:“当然是奔着美术专业去!高考竞争这么激烈,一般大学的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我又没钱送她出国留学,好在她有美术天赋,以后可以走艺术特长生进名牌大学的捷径,不行就参加艺考。”他透露,两年来为培养小雨,他先后花去了5万多元。“这只是个开始。”他感慨地说,“素描刚刚学了半年,等学到色彩部分,更要花钱。不过老师说小雨非常有天赋,值得培养,我和妻子当然要不惜血本。想想人家郎朗、丁俊晖,不都是家长倾家荡

4、产培养出来的吗?人家行,我也行!”  记者私下采访小雨的美术老师丁先生,他开始坚称小雨有过人的天赋,聊得多了,他小声对记者说:“哪个孩子不喜欢画两笔?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再说,什么叫兴趣?不培养哪来的兴趣?什么叫天赋?不挖掘怎么知道有没有天赋?就像挖井,不挖个十米八米哪能见水?而挖井要花力气的,挖掘孩子的天赋则要家长花点钱。我就是吃这碗饭的,但我是在帮家长,帮孩子,帮孩子成就灿烂人生。”  在一家琴行,记者与陪儿子练琴的刘女士攀谈起来。她的儿子小刚今年12岁,学琴6年,已拿到了钢琴8级证书,今年准备考10级。对记者的恭维,她连连摆手,说:“这不算什

5、么的,学了6年才考到8级,说出来丢死人的!唉――”她叹了一口气,“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学琴也不积极,这些年都是我在旁边监督。没办法,孩子不争气,只能学点艺术,将来走艺术特长生那条路。取长补短嘛!钢琴老师说小刚有艺术天赋,我半信半疑。现在我就像赌博一样,做梦都盼望小刚脱胎换骨,突然变成一张好牌,让我这些年的付出有个好回报。”  单独接受采访时,小刚对“天赋说”很反感。他说:“我妈是脑残,钢琴老师说我有天赋她就信,老师对每个学生家长都这样说!人家是为了赚钱。每小时400元啊,赚家长的钱太容易了!”被问及对钢琴的感觉,他说,“我喜欢弹琴,但讨厌考级。为什么

6、弹琴不能像打电脑游戏那样,玩玩就行,没那么多麻烦事呢?”  像戚先生和刘女士这样的家长,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很多。他们为培养孩子艺术特长不惜一切的精神让人敬佩,但他们的出发点极富功利色彩。他们把孩子学艺术当成通过高考关卡的后门小道,把艺术教育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放在次要位置,至于艺术的真正功效更是知之甚少。更有甚者,有些家长逼孩子学艺术仅仅出于攀比心理,看到别人送孩子学艺术,自己也不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孩子学艺功利化的背后往往能找到教育功利化的父母。这类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替他们设目标、定计划、规划人生,

7、寄予孩子太多自己的期望,而往往让孩子迷失自我。诚然,艺术本身能给孩子身心成长带来巨大的益处,拥有艺术特长的孩子往往更加自信。但当孩子学艺是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和目标,与别人比较或竞争,或是为了艺术之外的利益时,孩子就很难感受到艺术的美好。动听的音符和美丽的色彩也都只为了考级、加分或为了取得一张入学通知书而存在。”  上海心理咨询师宋晓林告诉记者:“孩子的兴趣、特长是一个渐进培养的过程,为了升学加分而学特长只能是揠苗助长,甚至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业发展。”她说,初中生年龄小,还没完全定型,家长盲目跟风,选择容易学的特长项目,让孩子接受填鸭式的培训,重压之

8、下,很容易导致孩子对艺术失去兴趣。不少学生在学习特长项目时往往不能持之以恒,甚至还把这种半途而废的坏习惯带到学习和做事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