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介绍(续)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介绍(续)

ID:14801587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30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介绍(续)_第1页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介绍(续)_第2页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介绍(续)_第3页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介绍(续)_第4页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介绍(续)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介绍(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介绍(续) 何群雄,孙时秋 3.6“5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3.6.1视场形状和尺寸      采用显微方法进行对比评定法时,视场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参数,必须在标准中予以明确规定,原国标GB/T10561-1989标准中规定,无论投影法还是直接观察法,均采用实际视场直径为0.80mm(实际面积为0.50mm)的圆形视场。而新标准规定,夹杂物评定的视场应为边长为0.71mm(实际面积为0.50mm)的正方形视场。通常按A法(最恶劣视场)评定时,视场形状的变化不会对夹杂物的评级有很大的影响,也

2、许仅对个别的的超长尺寸的夹杂物可能会有些区别,但按B法评定时,要保证进行逐个视场评定而不漏局部的区域,实现逐个视场相接,则正方形视场要优越得多,考虑与国际接轨,并符合等同采用ISO4967:1998的原则,新标准采用面积为0.50mm的正方形视场。   3.6.2关于放大倍率         由于评级图谱和各级别的长度界限值均为100倍下所规定的,故新标准规定应在100倍下进行观察,当采用投影法时,必须保证在毛玻璃上放大100±2倍,如果直接用目镜观察,则必须在适当位置上放置试验网格,以使检验的面积为0.50mm,而改变了原GB/T10561-

3、1989的直接观察法的放大倍率可略有变化(90~100),仲裁时必须放大100倍的规定。   3.6.3夹杂物的评定方法         新标准规定有两种评定方法:①A法(即最恶劣视场法),A法系对被检试样抛光面上的夹杂物最严重的视场进行评级,评级按每类夹杂物的粗系和细系进行评定。②B法,B法系对被检试样抛光面上的每个视场按每类夹杂物的粗系或细系进行评级。为此,检验时必须连续地移动视场,保持每个视场相接,而不是随机选择视场。但是为了降低检验费用和检验工作量,允许减少所检验的视场数,或者采用一种使视场分布符合一定规律,而对试样作局部检验的方案。然

4、而,不论采用减少检验视场数或采用按一定分布规律的视场检验,均应事先协商一致。关于B法的评定结果在衡量钢材的实际质量时,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故本法更适和于科学研究工作。   在检验时有两点应予以注意:  (1)在将所观察的视场与新标准图谱进行对比评定时,应使用表1和表2规定的评级界限以及第2章有关评级图夹杂物形态的描述作为评级图片的说明。  (2)在按A法、B法检验夹杂物时,当同类的粗大和细小的夹杂物在同一视场中同时出现时(呈同一直线分布或不同一直线分布),均不得分开评定,其级别应将两系列(粗细、细系)夹杂物的长度或数量相加后按占优势的那种夹杂物评

5、定。 3.6.4评级结果表示     (1)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办法表示  (2)在产品标准未规定时,可按新标准的A法或B法(由合同或双方协商确定)。  A法:每个试样每类和每个宽度系列的夹杂物的最高级别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得的每炉钢每类和每个宽度系列的夹杂物级别的算术平均值。   B法:表示规定的观察视场(N)中每类杂物如每个宽度系列夹物在规定级别的视场总数,并依此可计算出每级杂物的总级别数和平均级别数。 3.6.4.1图谱性质和起评原则       (1)图谱性质ISO4967:1979标准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图谱的性质,故在GB/T10561-198

6、9标准中也未规定图谱的性质,但考虑到当时的国情和ISO标准的情况,按标准实施研讨会的文件规定,将其确定为中限图谱。   ISO4967:1998标准对此有明确规定,标准规定:”如果一个视场处于两相邻图片之间时,应记为较低的一级”,这就明确表示标准中的评级图谱为下限图谱。为适应和实现与国际标准接轨,新标准采用ISO4967:1998的规定进行编写。   (2)非金属夹杂物的起评级别GB/T10561-1989中虽未明确指出起评级别,但在编制说明中明确了从零级起评,并明确规定所谓”0”应理解为在所评定的视场中未发现夹杂物;ISO4697:1998标

7、准中,已明确规定标准中的评级图谱下限图谱,并明确A,B和C类夹杂物最小宽度为2μm,D类夹杂物最小直径为3μm,在表1中规定了0.5级的最小长度值,故虽未采用ASTME45-97明确规定的”一个视场中含有少量夹杂物,或夹杂物长度小于基础级别时,则评为0级”的文字,也应理解为起评级别为”0”级,该标准中的”0”级并不是真正的视场中无可见的夹杂物,而是包括未发现夹杂物和存在着不予以评级的夹杂物含义;新标准采用ISO4967:1998进行标准的编写,在实施中也应按此理解和实施。    3.6.4.2夹杂物分类的确定原则           GB/T1

8、0561-1989在3.1.1条中规定:”其分类方法并不是根据夹杂物的成分,而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由于缺少对A,B,C和D类夹杂物的术语和定义,关于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