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ID:14806990

大小:500.42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30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_第1页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_第2页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_第3页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_第4页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定义、分类、原则   2、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   3、掌握工程分析的作用、方法、工作内容◆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难点:工程分析◆本章教学目录  2.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基本概念  2.2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  2.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思考题:1-5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基本概念  一、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

2、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分类:管理程序、工作程序  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相关性原则;  4.主导性原则;  5.等衡性原则;  6.动态性原则  7.随机性原则;  8.社会经济性原则;  9.公众参与原则。第二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一、 环境影响分类筛选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分类管理名录”对建设项目确定其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的种类。1、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

3、: 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敏感的、不可逆的、综合的或以往未有过的。2、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 新建或扩建工程对环境可能造成有限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是较小的或者减缓影响的补救措施是很容易找到的,通过规定控制或补救措施可以减缓对环境的影响。3、编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 对环境不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极小的建设项目。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监督管理1. 评价单位资格考核与人员培训:评价单位要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评价人员要持有上岗证。2. 评价大纲的审查:

4、评价大纲是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总体设计,在开展评价之前编制。由建设单位向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并抄送行业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情况确定评审方式,提出审查意见。3.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管理: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是确保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重要措施。质量保证工作应贯穿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       4.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各级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在审批环境报告书时应贯彻以下原则:  ①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②审查该项

5、目是否贯彻了“预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  ③审查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总体发展规划;  ④审查该项目的技术政策与装备政策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⑤审查该项目环评过程中是否贯彻了“在污染控制上从单一浓度控制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在污染治理上,从单纯的末端治理逐步过渡到对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在城市污染治理上,要把单一污染源治理与集中治理或综合整治结合起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以技术审查为主,审查方式由负责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三

6、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三个阶段:准备、正式工作、报告书编制阶段 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1.工作等级: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各单项环评划分为三级,一级最详细,二级次之,三级较简略(详细规定见相应导则)。2.划分依据:  ⑴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⑵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  ⑶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二、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1、项目由来2、编制依据:法律、法规、批复文件、委托书、行业规范、环评导则等拟建工程概况:基本情况、工艺流程、排污等4、区域环境概

7、况: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气候、社会环境、拟建工程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等5、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筛选6、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工作等级、范围和重点7、评价标准8、专题设置:工程分析、区域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清洁生产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污染防治措施和对策分析、总量控制、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等9、评价工作成果10、评价工作进度安排和组织分工11、评价经费概算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评价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的

8、目的是为了掌握环境质量现状或本底,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累积效应分析以及投产运行进行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1、环境调查的一般原则  (1)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应大于评价区域,特别是对评价区域边界以外的附近地区,若遇有重要的污染源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放大。  (2)资料收集:应首先立足于现有资料,若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再进行现场调查或测试。  (3)调查深度:与评价项目密切相关的的部分全面而详细,尽可能定量化;对不能用定量数据表达的的内容,应做出详细的说明。2.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