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ID:1483775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30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新课程计划的实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必修课程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新颁布实施的数学教学大纲的一个闪光点,也是走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它对今天的数学教育会带来哪些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又如何具体落实?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和实践。  很多教师开始主动尝试引导学生开展好这项学习活动,更期待它能够内化为学生经验系统的一部分,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但是当前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容易面临这样困境:一是学生课时任务紧,课后活动多,有时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影响了正常教学的开展;二是研究性学习的选

2、题经常是参考网络,或由老师代办,也显得很“突兀”,和课堂内容关系不大,学生难以找到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提不起活动兴趣;三是“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放在“研究”而不是“学习”,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对研究结果过于重视,忽视研究过程对学生的影响更加重要。要突破这些困境,就必须把课堂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既照顾到学生个人发展的多元化,也促进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的发展。对此笔者进行了尝试和摸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代理论课程还是一种对话、交流、体验和发展。既然是对话,那么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当具备平等、民主的沟通,共同构筑起探讨

3、的平台,从中教师学会了倾听,学生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怀疑和批判,因而得到了发展;既然是交流,必定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在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的身心潜能被引出,新的思想在交流中产生,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课程哪能被学生内化;既然是体验,必定有情境,从而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这种情景,不仅是话语的,而且是实践的,是充满智慧的探究和体验;既然是发展,也就表明教育并不只是照抄照搬、一脉相传、简单地复制文化,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去创造文化。  如今我们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也正是为这一教育理念的落实开垦了一块新的天地。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可

4、以从四个层面上去开展。  一、立足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  应当承认,目前的学校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因此,立足于课堂,深入挖掘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有人可能会说,一本教材、一块黑板,有什么可研究的呢?其实任何的教学方式都带有研究的成分和性质,尤其是相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称之为“再创造”)。但是也应当看到,学校的教育又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在接受前人经验的同时,继续思考研究,开拓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快;但另一方面,在接受的同时,思维也受到某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患得患失,自我封闭,丢失了个性和创意,研究性学习

5、更多地关注的正是前者。为了提升数学课的研究成分,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揭示知识背景,从数学家的废纸篓里寻找研究的痕迹,让学生看到并体验,而对一个新问题他们是如何去研究、创造的。  2.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对象,使学生深入其境,真正作为一个主体去从事研究。所谓情境,包含着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有一个可以直接感悟、研究的对象,与数学的现实及学生的实际贴得更近;其次是问题本身是广角度的、开放性的,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想象、挖掘潜能。  二、体验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  人们的学习活动有三种形式,一是接受学习,二是发现学习,三

6、是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在情感、行为的支配下,通过反复观察、尝试,最终构建新的知识的过程,它所追求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识的积累和更新。在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中,对体验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比如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设置了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这些都是体验学习的研究内容和有效手段,也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围绕体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课例:如图,隔河可看到A、B两个目标,但不能到达

7、,为测定A、B两个目标间的距离,在岸边选取10m的基线CD,并测得:∠ADC=90°,∠BDC=60°,∠BCD=75°,∠ACD=30°,求A、B两个目标之间的距离。  课后研究性学习内容:带领学生观摩了某个同学发明的测距仪,请大家说说这个发明的工作原理。如图:测距仪主要是由两枝激光笔、两个量角器和一木板组成。两激光笔分别固定在两量角器的圆心上,并能绕各自的圆心转动。测量时,先保持测距仪的木板平面与待测点在同一平面上,再利用激光束与量角器测出原理图上所标的四个角:α、β、γ、δ,再利用正、余弦定理,求出A、B之间的距离。  三、倡导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

8、参与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一个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