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北林区公益林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桥北林区公益林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ID:14869892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30

桥北林区公益林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桥北林区公益林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桥北林区公益林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桥北林区公益林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桥北林区公益林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桥北林区公益林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桥北林区公益林造林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桥北林业局实际情况,提出今后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公益林造林对策。  [关键词]:公益林造林现状对策桥北  延安作为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长期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近十年来,桥北林业局实施公益林造林,在各级政府领导下,经过10年的努力,完成公益林造林4.88万亩,为当地社会、经济、生态安全和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造林面积虽逐年增加,但保存面积、林木增长率却增长不显著,年

2、年要补植,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作为一线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参与了全局造林质量检查及效果调查,现就当前影响公益林造林质量的原因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基本情况  该区位于延安市西南部,富县西部。地处陕北黄土高原沟壑与丘陵沟壑区交错过渡地带,因长期的水蚀、风蚀及重力剥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塬、梁、川、沟、峁等沟壑纵横的黄土区特有地貌特征。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100-1600M。地表保肥、保水、蓄水能力差。植被属落叶阔叶林带,主要植被为天然次生林。年平均气温7.4-9.3℃,极端最高温度38.

3、7℃,极端最低温度-25.1℃,≥10℃的积温3085.4℃,平均无霜期143天,平均日照2478.4小时,平均降水量613.2MM,降水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占60%以上,其特点为雨季短、旱季长、降水集中[2]。  2.公益林造林现状  2.1.造林情况  从2000年实施天保工程以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桥北林业局也加大了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总计完成新造林4.88万亩。完成森林病虫害防治面积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76%。桥北林业局的林业生态建设和公益林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2

4、.造林质量  根据桥北林业局组织每年一度造林质量检查结果。近十年来造林质量情况详见表1  2.3.影响造林质量的原因  2.3.1.认识不足,科技意识差。当前,虽然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科技宣传力度不断加大,然而在造林工程实施中,因林业资金、投资、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技术指导、试验示范和督察不到位,特别是造林中用工主要来自农村,工人文化水平偏低,科学技术匮乏,接受各种信息的渠道狭窄,或根本不重视科技,所以对植树造林质量要求不科学、不严谨。  2.3.2.造林地条件差。现在造林地点往往都是些荒山荒坡、阳山梁峁、

5、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坡、丘岭、荒山、沟、路渠等土地瘠薄、环境恶劣的地方,造林立地条件差、干旱少雨、土壤贫瘠造林后难以成活。  2.3.3.不能严格执行造林技术标准,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是造林计划下达太迟,设计滞后,造林时间有限;二是多数造林任务要求当年完成;三是苗木质量有时也不符合规定,等级以下苗木用于造林,苗木没经过处理。四是起苗、运苗、假植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五是树种选择没有完全体现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六是监管不到位。  2.3.4.鼠兔危害致苗木死亡较为严重。造林后,当年调查成活率还可以,

6、但经过2-3年后,就有相当一部分苗木被鼠兔危害而致死,经防治效果也不明显,导致保存率下降。  3.巩固和发展公益林造林对策  3.1.分类经营,合理布局造林该区地形千变万化,沟壑纵横交错。应根据影响水分集存与流失的坡度将其划分为川塬区、梁峁坡区和沟谷区,分类设计,分别对待造林。  3.1.1.川塬区造林川塬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分较为充足,自然条件较好。应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体,结合“四旁”绿化、果园、小片速生丰产林以及其他工程,形成网、片、带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发挥调节气候、防风固土、减少沙尘等作用,充分体现生态

7、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  3.1.2.梁峁区造林一是梁峁坡区坡度大于25°的陡坡,土壤贫瘠,水分紧缺,自然条件差。根据林水平衡原则,密度不宜太大,以建立稀树草地为主体。首先应进行水平沟、水平阶等带状整地,林木应沿等高线带状布设,带间距离加大(一般为5米以上),在带间布设禾本科、豆科等牧草植物,既为解决“林牧矛盾”创造了条件,又起到了拦截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二是梁峁坡区坡度小于25°的缓坡,土壤较为贫瘠,水分较为紧缺,自然条件较差。15°以下地段可以建设水平梯田,发展混农生态林业;15°―25°地段应在

8、带状整地的基础上,选择条件较好地段发展果园或其他经济林,条件较差地段营造以灌木为主、乔木为辅的生态林。  3.1.3.沟谷区造林沟谷区沟坡坡度大,土壤极为贫瘠,沟底较为平缓,水分尚可,自然条件较好。应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生物措施,再加工程措施,以达到保持水土、防冲挂淤的效果。  3.2.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在林种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根据生物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