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教学设计de

《目送》教学设计de

ID:14903591

大小:4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30

《目送》教学设计de_第1页
《目送》教学设计de_第2页
《目送》教学设计de_第3页
资源描述:

《《目送》教学设计de》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目送》教学设计【文本解析】《目送》选自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的同名散文集《目送》。作者在散文《目送》中,通过描述儿子华安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她疏离以及描述他与父亲的多次离别,清晰地表达了她对于人生路上亲人之间生离死别的落寞、豁达的情理。【教学目标】1、通过词句朗读分析,理解文中几次“目送”时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3、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语言表达中对生命感悟的哲理性内涵。【教学重点】通过词句朗读赏析,理解文中几次“目送”时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与儿子“生离”、与父亲“死别”,对于人

2、生路上亲人之间悲欢离合的无奈与旷达。【教学过程】一、导入面对亲友之间的别离我们有放不开的依恋,面对至亲之人的死别,我们心头涌上的是无尽的悲伤,面对这一个个远离的背影,有谁还能做到欣然接受?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龙应台的《目送》这篇散文,看看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二、文章梳理师生伴乐朗读前半部分,思考:读的选文共写了几次目送?说出分别是谁目送谁?明确:3次我目送华安:上小学的第一天/去美国作交换生/上大学三、言中品情1、目送意味着离别,在三次目送儿子的场景中,“我”的感受如何?(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重

3、要语言品读点预设:第一次:“我”的心情:1.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重点品味:“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体会:触景生情,暗示儿子即将长大离开母亲的怀抱,而母亲内心却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2.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重点品味:“那么多、穿梭纷乱、无比清楚、背影”,“一百个、同时、准确”——体会:

4、儿子在母亲心中的分量之重,母爱的至真至深。儿子的表现:1.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重点品味:“圈”——体会: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与依赖。2.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重点品味:“不断地、交会”——体会:儿子对母亲的依恋与不舍,母子心灵相通。3第二次:“我”:1.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重点品味:比喻句——体会:抱住的是“长颈鹿的脚”,这看似正常的母子身高的差距

5、,其实暗示着母子心灵的距离。2.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重点品味:“一寸一寸、挪”——体会:母亲同样是一双殷殷的目光,一份不舍的爱意。儿子:1.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重点品味:“忍受”——体会:儿子对母爱的拒绝。2.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重点品味:“闪、倏乎”——儿子离开时的决绝。3.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重点品味:“一直在等候、一次都没有”——体会:对比中,母亲

6、的深情,儿子的冷漠。第三次:1.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重点品味:“灰色的海、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的含义——儿子内心渴望自由,渴望到茫茫人生之海中闯荡一番。2.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重点品味:“空荡荡、邮筒”——体会:儿子飞走了,母亲内心好失落;“邮筒”,不仅反衬大街的空旷,除了邮筒,别无所有,更寄托着母亲内心的渴望——与儿子心灵的沟通。(环节说明:此环节融品读、

7、感悟于一体,从重点词句的品读中,在母亲与儿子的对比中,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拳拳爱心,因此描写母亲与儿子的语句要融合起来去品读,不能割裂、孤立。)2、母亲目送着儿子一路成长,一双殷殷的目光始终追随,一份拳拳的母爱始终不变,但是儿子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成长,不管在空间上还是心理上,与母亲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于是在这“目送”的过程中,作者终于悟出来一个什么道理?品读:“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

8、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思考:1.怎么朗读这段话?你能体会到作者一种怎样的心情?2.句中用了好几个表示“慢”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3.设置情境,内心独白,理解“不必追”的深刻含义:老师模拟母亲,学生模拟儿子,引导:如果我们是文中的母子,你想用背影告诉我什么,你当时内心有什么想法,请用内心独白的形式说出来。老师同法。(设计意图:问题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让隐形的情感化为具体可感的声音。问题2.意在引领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