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ID:14967945

大小:3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31

上传者:U-9950
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1页
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2页
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3页
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4页
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信息通讯技术通过更便捷的传播与获取知识提高人力资本,高效的信息发布与检索提高商品交易效率,并可以提高社会分工岗位与劳动者的匹配程度,以提高劳动效率。同时,信息通讯产业自身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信息通讯技术;互联网经济;经济增长  一、引言  由信息通讯技术支撑的网络经济正深刻而广泛地改变世界,网络将整个世界的个人与企业紧密联结起来。它通过高效率地生产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获取信息提升世界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深入研究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已经很有必要。  回顾研究历程,可以发现对信息通讯技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索洛提出了著名的“索洛悖论”,即人们认识到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又找不到确实的证据。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该问题随着事实证据的增加,以及理论研究的深入,被逐步化解。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美国经济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近20年的停滞,在19 95年后出现了急速增长的势头。1996年~1999年,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7%,比1991年~1995年高1.24%,比1974年~1990年高1.30%,同时美国经济进入了低失业率、低通胀率的“双低”时期。对此,经济学家渐渐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在经济繁荣的背后,存在一个崭新的经济模式,这个模式的基础就是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又一次科技革命。与此同时,经济学界逐渐找到了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正面效应包括宏观层面在内的各个层面的证据。随着大量研究成果的出现,学术界就这个问题的认识也趋于一致。  当然,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网络经济泡沫。随后,由于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对美国经济又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尽管如此,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同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有切实的、显著的、革命性的贡献。并且,网络危机时期反而成为了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又一个黄金期,人们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了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的理论和经验研究。  后网络危机时代,即2003年至今,美国经济复苏,产出增长速度和生产率提高速度不断增加,虽然没有达到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增速,但是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势头。值得注意的是,从2000年网络泡沫破裂至今,生产率的提高速度没有随着信息资本投资放缓而减速,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源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增长——1995年~2000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2000年~2007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增加为1.4%。在经济强劲增长的背后,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  二、信息通讯技术与经济增长  本文主要从经济整体出发,研究信息通讯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在以索洛与斯旺等经济学家所建立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技术进步是作为一个外生变量而存在的。由于技术的外生性,资本边际回报不断递减,最终使经济增长停滞。然而这与经济现实并不相符,因此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力被大打折扣。在此情况下,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期待突破性创新。罗默在1986年做出开创性贡献,将技术进步内生化,使得经济增长理论进入新阶段,即技术内生的新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与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效应,资本的边际收益具有非递减性。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不仅本身具有技术进步的含义,还对知识的传播与人力资本的提高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从内生经济理论来讲,信息通讯技术增强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我们将在此分别讨论技术进步通过各种途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1.信息通讯技术提高人力资本。网络高效传播知识提高人力资本。经济增长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劳动者素质,所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知识与信息并不是同义词,有其特定含义。按照辞海对知识的解释“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或者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经验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系统的科学理论是知识的高级形态。……知识随社会实践、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中可以看出知识和信息的区别,知识是从原始信息中加工出来的,是通过对原始信息的条理化和系统化而形成的。它是信息的组成部分,但是比信息更为深刻,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更有效率。  劳动者通过网络可以吸收更多更广的知识。网络通过以下两个手段高效传播知识,一是提高知识供给量,二是提高劳动者获取知识的效率。   (1)信息通讯技术大幅提高知识供给量。首先,信息通讯技术带给传统知识带来数字化革命,打破原有知识载体的限制,将一切知识数字化,从文字、符号、图形、视频等等都数字化。而且随着存储技术与传输技术的发展,这一数字化革命仍在不断深化。传统的图书馆将数字化,放在互联网上供读者使用。最近著名互联网公司GOOGLE提出一项规模庞大的计划,与传统图书馆合作,将原有馆藏图书进行扫描,放到互联网上。这样就大大的增加知识的供给量。  知识一旦传播开来就具有共享性,即公共物品的性质,与人分享也不会减少所有者的知识储量,反而会通过知识共享与反馈提高知识储量。  (2)信息通讯技术提高获取知识、传播知识的效率。传统上获取特定知识的途径为查询以纸张为载体的资料库或者图书馆,其必然存在效率低下的缺陷。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兴起,尤其是网络搜索技术的发展,获取知识的手段越来越丰富,效率越来越高。首先,可以大大提高知识搜索的范围,从原有的某个资料库或者图书馆,扩展至全球的互联网络,以及所有联网的图书馆。知识获取范围的突破,必然带来知识数量与质量的提升。其次,通过网络搜索可以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的获取知识。网络搜索引擎为使用者提供了多种搜索方式,比如可以搜索包含特定关键字的知识,这样大大提高了知识搜索的甄别效率。最后,知识的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该知识的使用效果,以提高后来者对该知识的甄别速度。  2. 提高交易效率、交易范围。商品的买卖分离是商品经济的特征,在传统技术水平条件下,交易效率相对较低。一般而言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在市场中找到买家,卖出商品,以获取货币,并取得利润。而买方持有货币,其目的是在市场中寻找到卖家,付出货币,以获取商品,并取得该商品带来的使用效用。但是由于市场庞大,买方与卖方在信息上的不对称,导致买卖双方互相寻找的效率低下,使得交易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寻找交易对手的效率,双方纷纷使用媒体广告,比如电视广告、报纸广告等等,但是由于这些媒体载体容量与时效的限制,并不能完全满足双方的需求。买卖双方始终都在寻找促进交易效率提升的工具。信息通讯技术的兴起,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为买卖双方交易提供了高效率的工具。在20世纪末,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一方面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电子商务模式与交易平台,另一方面出现了大量新的信息发布与检索模式。  我们根据交易者的身份与交易物品的不同,一般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即B2B),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onsumer,即B2C),个人对消费者(Consumer-to-Consumer,即C2C),企业对政府(Business-to-Government)等4种模式,其中主要的有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onsumer)2种模式。电子商务可凭借企业的Web服务器和客户的浏览,在Internet上发播各类商业信息。客户可借助网上的检索工具(Search)迅速地找到所需商品信息,而商家可利用网上主页(HomePage)和电子邮件(E-mail)在全球范围内作广告宣传。与以往的各类广告相比,网上的广告成本最为低廉,而给顾客的信息量却最为丰富。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能给买卖双方带来大大高于传统方式的交易效率。首先,电子商务可以大大提高买卖双方信息检索速度。在电子商务网站,买卖双方可以提供各自需求,而这些需求均可以按照某种关键词进行检索。作为买方,仅通过敲击键盘或者点击鼠标快速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作为卖方,也可以快速检索到买方的需求信息。其次,电子商务促进均衡价格实现,促进竞争,提高经济效率。竞争始终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根本途径,价格竞争是竞争的基本手段。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只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经济效率最高。在传统商业模式中,由于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价格可能处于垄断高价,导致消费者福利损失。在电子商务模式中,由于信息检索的便利性,各个商家提高的商品报价可以被高效率的比较。因此,商品价格可以更高的效率向均衡价格收敛,经济效率得以提升,买方福利得到提高。最后,电子商务可以促进商品质量的提高。电子商务的功能不仅是通过促进价格竞争而提高经济效率,也可以通过促进产品质量竞争提高经济效率。由于电子商务促进了价格竞争,卖方利润可能快速下降,卖方不得不从价格竞争转向产品竞争。尽管在传统技术条件下,价格竞争也会促使卖方转向产品竞争,但是在电子商务条件下,该效率被大大提高了。一方面是由于价格竞争效率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效率的迅速提高,卖方可以更迅速地得到其他竞争者的产品信息,以便更有效的改进产品质量。  3.分工深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分工深化。所谓分工深化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商品交换范围扩大,相应地使社会分工范围扩大;第二层含义是指通过提高社会分工岗位与劳动者的匹配程度,以提高劳动效率。   社会分工协作一直被看作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阐述了社会分工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他认为劳动分工可以促进劳动者的工作效率提高,这是因为劳动分工使劳动者更专注于某项专业工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他认为劳动分工进一步的深化取决于市场范围的扩大程度,劳动分工促进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反过来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兴起,促进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经济的本质是经济组织的参与者相互交换劳动产品。在生产与交换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有可能导致生产与交换不顺畅。包括两种情形,一是生产出无效,即社会不需要的产品,二是社会需要的产品没有缺乏有效供给。在传统技术条件下,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上述不对称情况有所改观,尤其是在互联网普及之后。供给与需求的信息可以在网络上被方便的检索到。在大型电子商务网站,比如中国的阿里巴巴,淘宝等网站,供需双方均可以发布己方信息,也可以检索到对方信息。社会分工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也来自于需求增长。通过互联网,可以发现对某种产品的需求,进而促进该商品生产,相应地增加劳动岗位。通过阿里巴巴与淘宝网等电子商务网站,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创业成功,从最开始的小的商品生产商,成长为有影响力的企业。   传统的企业招聘方式渠道主要通过媒体广告与猎头,以及熟人推荐等。网络的发展使得企业招聘从传统渠道开始转向互联网招聘。互联网招聘相对于传统招聘手段的优势在于以下方面。首先,互联网招聘手段扩大了招聘信息的传播范围。传统媒体的招聘广告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而且受限制于该媒体的发行数量。由于互联网使用的普遍性,传播范围大大超越传统媒体。从概率上讲,传播范围越大,寻找到合适的招聘对象的概率越大。同样,求职者求职的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发生了变革。在互联网时代,求职者所能搜寻到的招聘职位信息已经大大超越过去。同样,从概率上讲,能搜索到的招聘职位信息越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概率越大。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招聘者与应聘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有助于降低失业率。其次,互联网招聘方式提高了招聘职位与求职者的匹配程度。尽管每个人都有可能适应多种工作岗位,但是在不同岗位上的工作效率高低客观上存在差别。在过去,由于传统招聘信息的传播范围局限性,求职者面对的是有限的招聘岗位,其所应聘的岗位未必是其最擅长和效率最高的。基于同样的理由,招聘方面对的应聘者也未必最恰当人选。最终,双方的选择有可能是次优选择。这样导致的宏观结果是整体经济效率的低下。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局面。基于互联网的招聘与应聘方式,招聘者与求职者的选择相对过去增加了。自然,双方选择结果将提高职位的匹配程度。其产生的宏观结果是整体经济效率相对过去有所提高。  4.信息通讯产业本身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通讯技术作为一般通用目的的技术,不仅通过多种途径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是经济总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信息通讯产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越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在20世纪90年代,是信息通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其中美国拔得头筹。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引领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为美国经济增长贡献了主要份额。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中有27%归功于高科技通信和信息产业,其产值占GDP的75%以上,而传统支柱产业建筑业只占14%,汽车工业仅占4%。   从国内数据来看,从1991年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连续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最高的1999年更是达到了41.9的增速,包括电信业在内的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提升,已经由1991年的1.53%上升到2002年的5.7%。网络经济泡沫破灭之后,信息产业经历了短暂的低潮,随后便恢复了高速增长的势态。十年之后,在2012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十万亿元大关,达到11.0万亿元,增幅超过15%,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20%。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提升我国国际经济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手机、计算机和彩电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均超过50%,稳固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信息通讯产业的发展还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规模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001万人,比上年增长6.5%,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比重达到2.8%。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对信息通讯产品的需求将快速增加,信息通讯产业有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大力应用信息通讯技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当前,互联网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框架基本建立;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均已经将发展信息通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经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对此,我国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从国家层面将信息通讯技术作为一项核心竞争力,并采取相应对策,以迎头赶上。我们应当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加大建设力度。首先大力发展硬件设施建设。网络运行的速度与覆盖的广度是信息通讯技术,尤其是网络经济应用的关键。我国正准备实施"宽带中国"工程,以光纤宽带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为重点,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行政村宽带普遍服务,提高接入带宽、网络速率和宽带普及率。其次积极推进信息化与互联网经济的应用。推广使用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加快企业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进程,积极引入管理信息系统,以便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供应链与客户资源等。引导与促进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水平,向涵盖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全流程服务平台发展。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构建面向全民的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形成教育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苏惠香.信息技术扩散过程的经济学分析.现代情报,2007,(4).  2.林毅夫,董先安.信息化、经济增长与社会转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稿(No.C20003006).www.ccer.edu.cn,2003.  3.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管理世界,2004,(8).  4.戴维·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  5.Romer,PaulM.IncreasingReturnsandLo-ng-RunGrowth.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6,94(5):1002-1037.  作者简介:张银杰,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文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