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

ID:15054153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8-01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_第1页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空气中的“流浪汉”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校:吴泾小学课题:32.空气中的“流浪汉”班级:四人数:学科:语文教时:一课时教师:日期: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能用自己学过的方法理解“流浪汉”、“游荡”、“管教”等词语的意思。2.静心默读课文,分清课文内容主次。知道在分清课文主次的时候,判断的依据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同。3.在阅读中学习作者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体会儿童科普文章的表达严谨与生动。二、制定依据(一)教材简析《空气中的“流浪汉”》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写的一篇科普短文。课文层次清晰、语言浅显,使用了一些说明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打比方、列数据和作比较等。课

2、文第1节介绍了空气中的“流浪汉”灰尘,说明灰尘无处不在。第2节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及灰尘是从哪里来的。第3、4节介绍了灰尘的用处和坏处。第5、6节介绍了管教灰尘的方法。(二)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儿童科普文,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常见的说明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教师在教学时,将最能表达语言特点的语段提取出来,用换句、删句比较,加标点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特色。力求使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了解科普知识的同时,学习科普文章语言表达的严谨与生动。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分清课文内容主次。本课在教学时,从

3、落实单元目标入手,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明白,判断课文内容的主次的依据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一样。《太阳》一课采用的是根据篇幅判断主次的方法,本课采用的是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来判断主次的方法。在学习课文分主次的时候,既可以用第一种判断依据,也可以用第二种判断依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揭题、审题      二、初读课文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课题中的“流浪汉”为什么加了引号?3、作者为什么将灰尘比作“流浪汉”,读读第一节,找找答案。理解“游荡”。4、齐读课题。1、这篇文章介绍了灰尘的哪些知识呢?小声读第二节,要求:字字音准、句句

4、通顺。师随机板书归纳 跟写预设:东碰西撞、到处游荡……读题抽读本课课题可以进行解读,因为“流浪汉”一词是指人,但是课文中是指灰尘,所以解题时引导学生思考流浪汉的特征,为课题的理解做准备。学生在理清文章条理时,练习运用前面单元中学到的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概括。 三、精读课文                四、熟读课文        五、课堂总结 2、引读3——6小节,随机归纳板书。(一)学习第二小节1、灰尘很小,到底有多小?①出示第1句话,删句后比较更喜欢哪句。②出示第2句话,改句后哪句更恰当。2、灰尘从哪来呢?①引读。②为这段话加标点,核对书本。理

5、解标点的精准。(二)学习第五节1、灰尘虽有用处但坏处更多。这样看来,我们就不得不管教管教这些空气中的“流浪汉”啰!①体会“不得不”的用法。②体会“管教”与“管教管教”的不同之处。1、课文哪些内容详细?哪些内容简略?2、用处详写,坏处略写的原因3、用篇幅长短的判断方法,划分课文的主次。4、通过做选择题,学习通过揣测作者的写作目的来划分课文主次的方法。1、这节课,我们品味了第2、5节的语言,还学习了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去判断课文主次的方法。 配合读段交流体会灰尘的小女生读男生读配合读句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讨论交流交流回答          此处句号的教学,希

6、望从细处入手,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描写之细致。前后文的细微不同,在此处最能显现作者思维的缜密。 从落实单元目标入手,让学生从学习的过程中明白,判断课文内容的主次的依据不同,判断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板书设计:32.空气中的“流浪汉”篇幅目的很小、来历主(详)次用处——使下雨主(详)主坏处——迷人眼、呛人鼻次(略)主使发炎、使嘶哑失功用管教方法——用吸尘器次(略)主植树造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