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ID:15067544

大小:1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_第1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_第2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_第3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_第4页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史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一、备考导航本专题包括古代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关史实,以及侵略与被侵略的斗争等。复习本专题时,既要看到中国经济、文化对外国的影响,也要重视我国吸收外国长处以利于自身的发展。还要用发展的观点,全面正确的评价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实行的闭关政策的积极与消极影响。二、专题知识归纳1、中国古代与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与东亚的关系(1)与日本的关系w.w.w.k.s.5.u.c.o.m秦汉:①徐福东渡的故事;②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③东汉光武帝,汉委奴国王金印;④中国的铁器、铜器

2、、丝帛传人日本。隋唐:①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十多次派出遣唐使;②贸易往来频繁;③突出人物:鉴真和吉备真备;④日本制度文化深受唐朝影响(大化改新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完全仿照长安的样式)。⑤日本出土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辽宋金元:都与日本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明清:①东南沿海倭患严重;②明政府罢市舶,导致奸商与倭寇勾结,形成倭患;③戚继光抗倭,1565年肃清倭患;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2)与朝鲜的关系秦汉:①秦汉之际,燕、齐、赵人为避战乱,数万人迁居朝鲜;②三韩多次派人赴汉,先后会见汉武帝光武帝;③辰韩引进中国先进文化,被称为秦韩;④双方保

3、持频繁的贸易往来:朝鲜檀弓、果下马等输入中国;中国的铜镜、漆器、铁制工具等输出到朝鲜。隋唐:①往来: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远。长安等地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②新罗立国,参用唐朝制度,设立国学,教授儒学;新罗文化带有浓重的中华文化色彩。(3)中华文化圈:中华文化圈以中国为中心,包括周边国家日本、朝鲜、越南等,初步形成于汉朝,隋唐时期最终完成。其特点是以汉唐文化为源流向周边传播。周边国家文化以汉唐文化为模本,深深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1)与印度半岛的关系汉朝: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

4、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法等西传,印度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隋唐:①互派使节。②以佛教为纽带,天竺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佛教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创立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③玄奘、义净到天竺研究佛学。(2)华侨开发南洋南洋:泛指东南亚地区。过程: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作用:带去先进工具和技术,对南洋开发作出重大贡献★与中亚、西亚的关系w.w.w.k.s.5.u.c.o

5、.m汉朝: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铁器、丝绸以及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隋唐:对外交往密切。隋朝和波斯互遣使节,唐朝时波斯人在中国开设波斯店。唐高宗时,大食与中国通使,持续了一个半世纪。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到大食。元朝:大量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通婚,形成新的民族回族。★与欧洲、非洲各地的关系(1)陆上丝绸之路开辟条件:①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基础;②西域都护设立,有效地保护了商旅往来;③甘英出使大秦,进一步了解西行路线;④汉朝经济文化

6、繁荣、国力强盛,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疏勒、大宛、安息、大秦。意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2)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汉武帝以后。路线:广东沿海港口(广州等)、印度支那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意义:加强了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联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问的联系。(3)郑和下西洋w.w.w.k.s.5.u.c.o.m①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寻找建文帝。②条件:国力强大,造船业发达,天文地理知识进步,罗盘针使用等。③过程:1405年至1433

7、年,先后7次,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④路线:沿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⑤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国家地区多。⑥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⑦局限性: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没有推动海外贸易新时代的到来。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朝造成巨大负担,没有生命力。随着国力衰退,航海壮举便悄然结束。(4)与欧洲的关系东汉: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湾。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来到东汉。这是中欧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

8、唐朝:和东罗马有使者往还,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传人中国;唐朝的丝绸、瓷器大量运往欧洲。元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中国,畏兀儿族人列班•扫马前往西亚、欧洲,成为我国第一位访问欧洲各国的旅行家。明清:1553年,葡萄牙租占澳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