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ID:29557960

大小:66.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1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_第1页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_第2页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_第3页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知识整合]一、古代与东亚的关系:1、与日本的关系2、与朝鲜的关系3、中华文化圈二、古代与东南亚、印度半岛的关系:1、与东南亚的关系2、与印度半岛的关系3、华侨开发南洋三、古代与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关系:1、陆上丝绸之路2、海上丝绸之路3、郑和下西洋4、与欧洲的关系5、与中亚、西亚的关系[重点突破]一、时代特征:时期秦汉隋唐明清时代特征方向单向性为主(输出多)双向性双向性内容应用性技术为主除技术外、有制度、文化有反侵略(新)交通陆路为主水陆并重海路为主地位“东亚文化圈”“中华文化圈”逐渐衰落范围广(远及欧洲)更广(远及非洲)逐渐变小

2、形式多样(使节、经文交流)更多(还有留学生)更多(多“反侵略”)政策开放开放开放→闭关二、中国古代外交途径有哪些?外交频繁的共同原因有哪些?1、外交途径:(1)政治:政府间往来(2)经济:经贸交流(3)文化:技术交流(4)军事:战争2、外交频繁的共同原因:(1)政治环境:稳定(2)经济:领先(3)交通:发达(4)航海技术:进步(5)政策:开明三、闭关政策:1、含义:明后期和清前期推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的政策2、原因:(1)内因: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②维护自然经济③思想自满、保守④害怕东南沿海人民与外联合生事(2)外因:殖民者入侵3、影响:积极消极↓↓一定程度上为主4、结论

3、:开放兴,闭关亡四、明清时期为何出现侵略与反侵略现象:1、侵略(1)日本(倭):抢劫掠夺(2)欧洲列强:资本积累(3)中国:(明中期后)日趋衰落2、反侵略:威胁到中国政府和人民利益五、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规律及启示:1、规律:(1)以友好为主,中外交往频繁(2)发展趋势是由开放走向闭关2、启示:(1)“开放兴,闭关亡”,要加强对外开放(2)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条件,要……(3)和平友好交往是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主流,今天中国人民更要热爱和平、崇尚友好。[典型题例]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敕郑和)

4、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明史·郑和传》材料二[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尽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天妃之神灵应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

5、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2)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3)根据材料看,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答案](1)寻找建文帝;弘扬国威;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国力强大,造船等手工业发达。(3)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4)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条件不包括A

6、、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张骞沟通了与西域的联系C、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D、甘英对西亚地理人情的通晓2、张骞与班超出使西域,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①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②促进了西域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③促进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④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贡献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3、唐朝时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达A、马六甲B、印度半岛南端C、波斯湾D、东罗马4、我国的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时间是A、七世纪B、八世纪C、十二世纪D、十三世纪5、隋炀帝给日本国书中称“皇帝问倭王”,日本对隋的国书称“东天皇敬白西皇帝”,这表明A

7、、日本对隋朝无礼B、日本坚持对等礼节C、日本接受中国文化D、日本对隋朝称臣6、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城,城崩二十余丈,居民数千“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终于击退倭寇。史实说明A、抗倭是人民的一致要求B、戚继光发动人民抗倭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人民起义抗倭反明7、以下不属于明清时期中外关系新现象的是A、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新的科学技术B、政府几度实施海禁C、大量外国留学生和使节来华D、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形成威胁8、汉、唐、宋、明对外交往的共同原因①加强集权,政治稳定②统治开明,对外开放③经济繁荣,文化昌盛④海路陆路,交通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