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研究角度探讨晚清留美幼童的译人译事

从翻译研究角度探讨晚清留美幼童的译人译事

ID:15072092

大小:3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1

从翻译研究角度探讨晚清留美幼童的译人译事_第1页
从翻译研究角度探讨晚清留美幼童的译人译事_第2页
从翻译研究角度探讨晚清留美幼童的译人译事_第3页
从翻译研究角度探讨晚清留美幼童的译人译事_第4页
从翻译研究角度探讨晚清留美幼童的译人译事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翻译研究角度探讨晚清留美幼童的译人译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翻译研究角度探讨晚清留美幼童的译人译事一、引言  中国近代史进程中,1861一1901年的洋务运动即是一场近代化运动(夏东元,2010:1)。在翻译史研究中,已有洋务派翻译主张的评述,认为尽管洋务运动失败了,虽然洋务派具有不可救药的局限性与反动性,但是他们重视翻译、提倡学习外国的见解还是值得肯定的(陈福康,2008:81),而且同文馆和船政学堂的译史研究也不断深入,唯独对留美幼童这个译者群体似只有定论而无透彻考究。鉴于这些留学生回国以后,担任语言翻译工作的必然不在少数,这也是有待我们今后深入研究的一个领域(黎难秋,2002:98),本文将从翻译研究角度入手,在分析历史文献的

2、基础上整理留美幼童的译人译事,并探讨为什么他们一直缺席于中国翻译史。  而后,所谓洋务渐趋重要,吾父母欲先着人鞭,冀儿子能出人头地,得一翻译或洋务委员之优缺(容阂,1998:67)。容阂1854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回国后曾任翻译和买办,后来向洋务派提出留学计划并得以实行,并在招生困难之际被派回广东招生。家乡父老也希望其子弟通过学夷语、当翻译、办洋务而出人头地,,,便同意送子出洋。部分幼童的洋务家庭关系,更为其被迫召回后谋得发展出路。    二、留美始末  (一)留美缘由  洋务派于1862年起陆续兴办同文三馆和福建船政学堂,但仍未能满足以洋务自强的需求,故于1871年提出官派留学

3、生计划。该计划固属中华创始之举,抑亦古来未有之事,受到重重阻挠,在1872年才最终实现,并于此后每年接派30名学生,至1875年完成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这些学生出洋时是平均年龄只有12岁的男童,故史称大清留美幼童丫下文简称幼童)。  值得一提的是,120名幼童广东籍计83人,约占69%;粤童中香山籍计39人,约占全国1/3(王杰,2006:2),其直接原因是留学计划功臣容阂的影响,间接原因是岭南地区的外贸和翻译历史:容阂是广东香山人,而香山邻近澳门和广州,早有民间通事、买办之人自学夷语与洋人做起买卖谋生。容阂早年入读传教士办的西塾并赴美留学,也因通商。而后,所谓洋务渐趋重

4、要,吾父母欲先着人鞭,冀儿子能出人头地,得一翻译或洋务委员之优缺(容阂,1998:67)。容阂1854年在耶鲁大学毕业回国后曾任翻译和买办,后来向洋务派提出留学计划并得以实行,并在招生困难之际被派回广东招生。家乡父老也希望其子弟通过学夷语、当翻译、办洋务而出人头地,便同意送子出洋。部分幼童的洋务家庭关系,更为其被迫召回后谋得发展出路。  (二)留美学习与中途名回  到达美国后,容阂安排幼童入住美国人家庭,幼童很快就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与当地学生一起接受美式教育,各科成绩优秀。在周末和节假日,幼童必须跟从中文教习刻苦研习国学典籍,并进行大量的英汉、汉英翻译练习,留下了大批优秀中

5、英文习作的史料。另外,清人李圭在1876年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期间,发现当地教育局骄傲地把幼童的习作作为教育成果展出,且所着汉文策论,亦尚通顺。每篇后附洋文数页,西人阅之,皆啧啧称赞(李圭,1980:15)。可见,幼童不仅掌握各科知识,了解美国文化,还具备良好的双语水平和翻译能力。  但是,幼童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出现的西化行为,如穿洋装、与女同学跳舞,甚至入基督教、剪长辫,引起旧派学人强烈不满,并不断上奏批评,使清廷最终在1881年下令将学生撤回,量材器使。但幼童中途辍学,尽管已经考入耶鲁大学等知名学府,但学艺未精,且国内舆论早已将其丑化,他们真的可以被量材器使吗?    三、幼

6、童的译事活动及评价  1881年,前后四批共120名幼童除了少数人早亡、被提前召回或留美不归以外,其余94名分三批撤回。在处理留学生归国任用的时候,洋务派没有明确的分配计划,让幼童受尽苛刻和不公的待遇。当洋务派无法判断如何合理任用人才的时候,便随意地把大部分幼童派到各个洋务实业部门当学徒和打下手,剩下的就去当翻译,而这也是幼童早期从事洋务实业翻译的原因。后来,随着时局转变,部分幼童或发挥其家庭关系力量,或通过洋务重臣的赏识,或互相提携,凭借翻译工作获取晋升、抒发己见、传播先进思想。下文将依据Pym(2007)提出的四项研究翻译历史的原则,即社会起因、聚焦译者、交互文化、着眼当

7、前,对幼童作为译者进行个案分析和群体研究,并结合李鸿章、唐廷枢、盛宣怀、袁世凯、容阂等人对幼童翻译工作的影响,梳爬其译事活动,评价其译事特征。  (一)洋务实业的翻译与洋务派的影响  根据1942年美国学者勒法吉整理的《留美幼童文职分配名单》,有25名幼童被召回后在各洋务实业任职文童,其中包括李鸿章所上奏的办理翻译、机器、电报、医学、鱼雷、水雷等事(转引自勒法吉,2006:85一86)。笔者根据现存史料进行统计,初步发现有18名曾经在洋务实业从事翻译工作,具体如下:【表1】    表一的翻译经历大部分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