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指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指

ID:15085786

大小:3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1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指_第1页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指_第2页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指_第3页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指_第4页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指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与稳态教案第一节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姓名:卢海锋学校:湖州二中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动物内环境的组成、作用及稳态的概念、生理意义等相关知识。稳态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中要逐步展开、深化,在本节仅做简要概述,以承上启下,因此达到了解水平即可。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几乎所有人都亲历过诸如发烧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通过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构建概念,经过思想认同强化自我保健的意识。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中“内环境的组”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都比较

2、抽象,而这些内容涉及一些初中知识,如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内环境的成分、理化性质就相对容易;初中还学习了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就不会太难。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排出代谢废物。此外,和必修1中“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有密切联系。总而言之,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于本节的学习应该不会困难。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本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与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本堂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首

3、先本节课所运用的教学手段有播放视频、flash、ppt等教学辅助工具。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特安排学生上台做练习(看图画出内环境各个成分之间的练习),以及讨论“稳态失调”等现象。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异同点。2)说出内环境的含义、组成、成分、及作用;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3)描述内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4)举例说明稳态破外所引起的疾病有哪些。技能目标:1)分析比较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进行物质交换的的异同点,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2)利用稳态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稳态失调现象,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同时提

4、高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稳态是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的学习,培养建立事物是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细想。2)通过学习稳态失调所引起的疾病,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与习惯。五.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2、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六.教学难点难点:稳态及其调节。七.教学过程12345八.教学反思1、初中的相关内容对于本节可的掌握至关重要,部分学生已经忘记,效果就差些。2、对于中暑有些同学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举例可能不是很好。6内环境稳态和血浆指标的例子1.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

5、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2.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3.(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

6、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结论:内环境中的每一种成分,理化性质(如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都处于动态变化中。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1.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酸碱中毒等。2.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血糖浓度过高可能出现糖尿病。3.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会影响骨发育,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4.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

7、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1.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