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

ID:15147572

大小:3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_第1页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_第2页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_第3页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_第4页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关键词】血液成分除去法;白细胞;血液成分输血  安全、及时、有效是临床输血的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重视血液质量、输血疗效和输血安全。近代医学研究表明[1],血液中非治疗性成分,如白细胞,被视为是一种污染物,其在输血中的不良作用逐渐为临床所重视,如同种异体输注会产生白细胞抗体,而白细胞抗体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等,同时白细胞还是一些嗜白细胞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等的载体,输注含白细胞的血液制剂将具有传染这些病毒的危险。因此,血液及其成分去除白细胞对输血安全和临床治疗具有重

2、要作用。去白细胞输血已成为现代输血的发展趋势。现对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作简要论述:  1降低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文献报道[2~4],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NHTR)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其发生率国内外综合数据为2%~37%。FNHTR是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h体温升高1℃8,或出现典型寒战、发冷或不适等。FNHTR的发生机理,一般认为是供、受者之间的HLA不相合引起同种免疫反应,造成白细胞破坏后释放内源性致热,即受者血中的白细胞抗体和供者血中的白细胞抗原相互作用而引起,而白细胞抗体的产生与抗原强度、输注次数和数量、间隔时间以及受血者的免疫反应敏感性有关。FNHTR的发生

3、还与供者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或炎症介质,如IL21、IL26、IL28和TNF2a等有关。国内胡丽华等[5]报道,应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去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输血能显著降FNHTR的发生率。美国血库协会(AABB)的血液质量标准指出[6]:一次输入血液或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含量<5×108,即去除90%的白细胞,就能有效地防止FNHTR的发生。因此,去除白细胞是预防FNHTR的重要措施。  2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已是现代成分输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输注频率仅次于红细胞。但是由于存在血小板输注无效等因素,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血小板

4、输注无效是指临床上病人在反复输注了血小板后并未收到良好的效果,输注后血小板的校正计数增加值(CCI值)<预期值。其发生率国内外统计为30%~70%[7]。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为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其中>80%是由HLA抗体所致。一次输入的白细胞总数<5×107,即可延缓HLA同种免疫反应出现时间,也就是去除了血小板制剂中>99%的白细胞,则可明显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  3降低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PA-GVHD)的发生率8    输血的本质实际上属于器官移植,同样可以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人们把由输血引起的GVHD称为PA-G

5、VHD。PA-GVHD是一种少见但非常严重的输血并发症,病死率很高。其发病机理是输入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中带有大量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而受血者免疫功能低下,未被宿主识别的供者T淋巴细胞进入受者骨髓植活、增殖,并反客为主攻击和破坏受者的细胞和组织,即引起极为严重的反应,主要表现为高热、全身皮疹、腹泻、肝功能损害、全血细胞减少等,因无特效治疗,病人可于30天内死亡。输入异基因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数量多少与TA-GVHD发病及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输入的正常供血者淋巴数量越多,其病情越严重,病死率也就越高。一般认为输注血液中残留的白细胞数<107,可使发生PA-GVHD的危害

6、大为降低[8]。但也有学者报道[9],6名正常人和8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接受了正常供血者>107淋巴细胞的血液输注后均存活。目前预防PA-GVHD最有效的方法是输血前对血制品进行γ射线照射灭活淋巴细胞,能使淋巴细胞不能复制和分化,可防止它们在受血者中植入或增殖。  4减轻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8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又称输血性肺微血管栓塞,是输血引发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为5%~14%,占输血所致死亡的第三位[10]。TRALI多发生在输血2~4h后,临床症状以呼吸窘迫最为突出,受血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紫绀、低血压、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等,但无急

7、性左心衰或急性肺水肿的征象,此症诊断甚少,国内仅有零星报道[11,12]。TRALI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对TRALI的发病机理了解很少,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供者血中白细胞、血小板、变性蛋白、纤维蛋白等在受者肺部微血管形成微血栓栓塞。受者血中白细胞抗体引发的免疫反应也参与了上述病理过程。肺毛细血管床受损、通透性增高、换气功能减低、缺血、缺氧是TRALI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实际上对TRALI诊断的重要意义在于受血者以后行输血的需要,严防再次输血导致TRALI再发。故严格控制输血指征,必须输血时,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