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

ID:15160533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_第1页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_第2页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_第3页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_第4页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临床观察【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推病;壮医;经筋疗法;针刺;推拿椎动脉型颈椎病亦称“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约占颈椎病的1/4。其是由于骨质增生或颈椎间盘病变导致椎体失稳,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之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8例,取得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该组病例均为本院壮医推拿科门诊患者,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2、。150例患者中,男88例,女62例;年龄25~72岁,平均42.8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5年。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8例,对照组42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6采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本法包括经筋推拿手法及经筋针刺、拔罐。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2.1.1壮医经筋推拿手法  遵循“以痛(灶)为腧”的取穴原则,以“松筋解结”为手法要领。方法是:患者取坐位,医者立其后,先用法在肩背上部松筋3~5遍,继用肘部软(前臂内侧)、硬(前臂外侧)

3、、尖(鹰嘴)、钝(肱骨内上髁)4个部位,分别在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等进行点、按、推、揉、弹拔等理筋手法,重点对上述肌群的起止点、交叉点、应力点所形成的“筋结病灶”进行松筋解结,手法由轻到重,刚柔相济,使局部发热松软为宜。然后用拇指弹拔颈项两侧横突点、后棘突、胸锁乳头肌、颈斜角肌、颈中交感神经节点、臂丛神经点等进行全面松筋解结,使颈三角,即由肩胛提肌(手太阳经筋)-颈斜角肌(手少阳经筋)-胸锁乳头肌(手阳明经筋)构成的三角形达到动态力学平衡。最后采用手背伸提复位法,即术者位于患者背后,双手从两侧腋下向前伸出,双拇指向上顶于双风池穴处,双前臂用

4、力托住腋下向上拔伸,并快速将患者提起,可听到“咯”声,手法告毕。  2.1.2壮医经筋针刺法6  遵循“以痛(灶)为腧”的取穴原则,以“固灶行针”为针法要领。方法是:在手法的基础上,医者左手固定病灶,右手持2.5寸毫针,在病灶部位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根据病灶的大小、深浅进行探刺,使气达病所后快速出针。针后加拔罐10min。  2.2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方法治疗。方法:取百会、风池、颈夹脊、大椎、天宗、外关、合谷、太冲、阿是穴等,取2.5寸毫针,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留针30min,每隔5min运针1次,手法平补平泻,眩晕甚者可加艾炙百会、大椎。隔日

5、1次,10次为1个疗程。  3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各行1次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测量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进行指标分析。  4临床疗效  4.1疗效标准6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相关疗效标准拟定。治愈: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血流基本正常,头痛、头晕、颈项痛等临床症状消失,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好转: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血流不足有改善,头痛、头晕、颈项痛等临床症状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TCD检查无变化,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  4.2

6、结果  (见表1、表2)表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注:2组比较,χ2=7.02,P<0.01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TCD检查结果比较(略)注: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t=25.28,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5.39,P<0.01  5讨论颈椎病壮医称“活邀尹”,椎动脉型颈椎病壮医称“勒活邀尹”。壮医筋病学认为,颈部肌筋硬结,关节失稳,骨赘形成,外感风寒,气血凝滞,两路(龙路、火路)不通,是导致颈椎病的要因。考《灵枢·经筋》篇,手三阳经筋与颈椎病的关系十分密切,如“手太阳经筋病候……绕肩胛牵引颈部痛,若颈筋拘急,则为

7、筋痿,颈肿,则是颈部中了寒热之邪”,又如“手阳明之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等。从现代解剖学看,手太阳经筋之肩胛提肌、斜方肌、菱形肌和手少阳经筋之颈斜角肌与手阳明经筋之胸锁乳头肌等三阳经筋所组成的“颈三角”6是颈部活动的动力结构;这组肌肉附着于颅骨、颈椎和肩胛骨之间,其不仅能保持头、颈、胸椎的平衡,并将整个头的重量悬吊于颈、胸椎之上。上肢活动时应力线也通过以上肌肉群作用于头、颈、肩背部,并在这些肌群超阈限牵拉的条件下发生损伤,形成“筋结病灶点”,日久则导致颈椎失稳和骨赘形成,压迫椎动脉而导致疾病。从临床上看,造成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因素很多,

8、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3点:①增生的小关节、骨赘、松弛的椎间韧带、突出的椎间盘等直接压迫椎动脉,尤其当头部转动到一定位置时,椎动脉受压或刺激,基底动脉供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