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传送网标准进展

分组传送网标准进展

ID:15161881

大小:7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分组传送网标准进展_第1页
分组传送网标准进展_第2页
分组传送网标准进展_第3页
分组传送网标准进展_第4页
分组传送网标准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组传送网标准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分组传送网标准进展  分组传送网(PTN)的代表性技术主要有两种:由以太网发展而来的支持流量工程的运营商骨干桥接(PBB-TE)技术,以及由传送网和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发展而来的基于传送的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TP)技术。   PBB-TE源于运营商骨干桥接(PBB)技术。采用在内层的用户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之外封装外层的运营商MAC的结构,取消MAC地址学习、生成树和泛洪等无连接特性的功能,使其具有面向连接的特性,并提高了网络可扩展性。   MPLS-TP是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

2、技术,具有流量工程能力,能控制和使用网络资源。MPLS-TP的数据转发平面是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定义的MPLS的子集。MPLS-TP是既具备MPLS的特性又满足传送需求的技术。它具有可靠的保护机制、保障业务的服务质量(QoS)、具有扩展的运行维护管理(OAM)等特性。从目前产业化的角度来看,MPLS-TP技术相比PBB-TE技术拥有更多的厂商和运营商支持,未来在网络上规模部署的可能性也更大[1-4]。1PBB-TE技术   IEEE802.1QayPBB-TE技术的基础是IEEE802.1

3、ah定义的运营商骨干桥接(PBB)技术,通常又称为MAC-in-MAC,是一种基于MAC堆栈的技术。用户MAC被封装在运营商MAC内,通过二次封装对用户流量进行隔离,增强了以太网的可扩展性和业务的安全性。PBB的关键是在MAC-in-MAC封装中引入了24比特的业务实例标签(I-TAG)标志业务。   PBB-TE可为以太网提供面向连接的转发模式,使服务提供商能够提供专用以太网链路,实现有保证的确定的性能。即PBB-TE能够在城域以太网上提供严格的QoS。PBB-TE的主要特征是关闭了MAC地址学

4、习、广播、生成树协议、组播功能等传统以太网功能,从而避免广播包的泛滥。PBB-TE具有面向连接的特征,通过网络管理系统或控制协议进行连接配置,并可以实现快速保护切换、OAM、QoS、流量工程等电信级传送网络功能。   PBB-TE技术采用IEEE802.1ag作为PBB-TE隧道维持的信令协议以持续地监视网络中的隧道状态。当主用隧道失效时会把业务自动转移到预先建立的备用电路上,增加了隧道必要的弹性。   2007年3月,IEEE批准了PBB-TE项目立项授权申请,并成立了IEEE802.1Qay项

5、目开发任务组。2007年4月,IEEE802.1组确定开始PBB-TE(IEEE802.1Qay)的数据平面标准制订工作。2008年1月,Draft1.1通过了工作组投票。2009年1月,IEEE推出了802.1Qay项目的D5.0版本草案,随后进行了发起人团体投票。2009年8月,IEEE正式发布了IEEE802.1Qay-2009标准。   尽管IEEE802.1Qay已经正式发布了,但在保护方面其只是规范了流量工程服务实例(TESI)的端到端保护。为了提高PBB-TE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许多公

6、司在2008年7月的全会上提出了关于PBB-TE段保护(一种局部保护)的立项申请,并对是做基础架构的局部保护还是TESI的局部保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当时的结论是目前项目做基础架构保护,如果后续有对TESI进行局部保护的需求,则再对该项目做改善。在经过了1年的讨论之后,最终PBB-TE分段保护的立项申请在2009年7月的全会上获得了通过,其项目编号为IEEE802.1Qbf。在2009年9月,802.1工作组推出了该标准的第一版本D0.0草案,并进行了第一次任务组投票。在2009年11月全会上,主要

7、讨论热点是关于重叠的保护组问题。   关于PBB-TE控制平面,目前有两种可用于动态配置PBB-TE隧道的技术:提供商链路状态桥(PLSB)技术和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技术。其中PLSB技术是IEEE802.1工作组正在制订的802.1aq协议;而GMPLS是IETF通用控制与测量平面(CCAMP)工作组正在制订的PBB-TE的相关内容,此工作需要和IEEE在数据平面的标准化工作相协调。目前IETFCCAMP工作组中关于PBB-TE控制平面的文稿主要有使用GMPLS控制以太网的需求、架构

8、、控制协议等几篇草案。2MPLS-TP技术 2.1发展历程   早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SG15就开始了T-MPLS的标准化工作。T-MPLS即传送多协议标记交换,是在MPLS技术的基础上,基于传送网的网络架构。T-MPLS对MPLS进行了简化,去掉了与面向连接无关的技术内容和复杂的协议族,增加了传统传送网风格的OAM和保护方面的内容。   2006年,ITU首次通过了关于T-MPLS的架构、接口、设备功能特性等3个标准建议,随后OAM、保护方面、网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