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

ID:15178677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_第1页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_第2页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_第3页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_第4页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0例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除3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5例自动出院,3例因严重脑干损伤未拔管外,49例(占81%)安然度过急性期,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5例发生肺部感染,占8.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叩背、吸痰,有效的气道湿化,防止肺部感染减少,呼吸道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有效的急救措施之

2、一,它能够帮助患者减轻或解除急性呼吸道阻塞,维持呼吸,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2008年9月-2010年9月,我们对收治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男45例,女15例;年龄7-70岁,平均36岁;交通事故伤47例,坠落伤9例,其他伤4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35例,脑挫裂伤11例,颅内血肿10例,原发性脑于损伤4例;开颅手术43例;入院即刻至3d内行气管切开。2结果53例因颅脑损伤过重死亡,5例自动出院,3例因严重脑干损伤未拔管外,49例(占81%)安然度过急性期,

3、最终拔除气管套管。仅有5例发生肺部感染,占8.3%。3护理3.1病室环境:气管切开后,由于患者气管失去湿化功能,气管和肺的水分容易蒸发,致使气管黏膜干燥,气管内分泌物结痂,堵塞呼吸道,影响呼吸,气道长期开放又易造成感染,因此,保持空气新鲜,环境清洁,温度21~22℃,湿度50%~60%,套管上面覆盖1层蒸馏水纱布,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保持气道湿润,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内,谢绝探视,避免人群流动所造成的交叉感染。3.2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套管脱出、术后出血、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支气管肺炎、气管食管瘘等并发症,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做

4、出处理。3.3体位:气管切开术后24-48h取平卧位,而后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一般患者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改善通气,增加组织供氧。每2-3小时翻身、叩背1次,平卧与侧卧交替变换。给患者翻身时应保持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上,防止套管旋转角度过大,影响通气而窒息。3.4套管护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内套管采用煮沸消毒或2%碘伏浸泡消毒,每6-8小时一次。5选择粗细适宜的气管套管,气管套管要固定牢固,固定套管的系带要打死结,一般的固定带和皮肤之间以恰能伸进一指为宜,根据患颈部肿胀及消退情况随时调整松紧度,避免过松或过紧,系带经常更换

5、,发现被痰液或渗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气管切开患者搬动时,动作要轻柔。防止脱管而发生呼吸困难。对于烦躁者,为防止自行拔管,应当约束上肢,加强看护。3.5气道湿化: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可起到稀释痰液,保持气道湿润,消炎、抗菌,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作用。主要方法有:①套管外口采用湿纱布敷盖。可以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均匀地洒在覆盖于气管套管口的无菌干纱布上,随干随洒。②气管内滴药。湿化液常用生理盐水30ml+地塞米松5mg+a-糜蛋白酶4000U,间歇气管内滴入,每次2-3ml,每1-2h滴入1次,当患者吸气时沿套管内壁滴入,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

6、激。③超声雾化吸入。用生理盐水30ml+a-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配成雾化液,经气管套管口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6-8h1次,每次20min,同时给氧,并注意保持雾化器喷嘴距人工气道6~10cm,以免因过于接近导致只有雾气进入而造成窒息[1]。53.6吸痰护理: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但同时吸痰本身对呼吸道又是一种损伤,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严密观察患者的痰鸣音、咳嗽和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到及时、适时、有效的吸痰。吸痰前先调好吸引器负压,并将吸痰管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以测试导管

7、是否通畅及吸引力是否适宜。一般成人控制在10.64-15.98kPa,儿童控制在7.98-10.64kPa[2]。动作要迅速、轻柔、准确,吸痰前后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每次吸痰时间应小于15s。对于咳嗽无力、痰液积存在下呼吸道、痰液黏稠者,可滴入湿化液后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叩背要从下至上,从外至内。手背呈勺状,增加共振力量,使附着于肺部周围、气管、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以利于痰液吸出。3.7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前后均应洗手、戴消毒手套、口罩、帽子,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每天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l次,病室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84消毒液拖

8、地3次,以降低空气中的细菌密度,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3.8堵管与拔管:准确掌握拔管时机,患者呼吸平稳、低氧纠正、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后即可试行拔管。拔管前应先行堵管,观察24-72h,无呼吸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