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

ID:9673238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_第1页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_第2页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对我院2005年8月~2007年10月收治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中31例抢救成功,7例死亡,死亡原因均为脑疝,抢救成功率81.6%。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有效的气道湿化、及时的吸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关键。[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它能够支持呼吸,改善通气和氧合,帮助患者减轻急性呼吸道阻

2、塞,是生命支持的首要措施和抢救的基本保障。因此,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及熟练操作的一项技能,我院自2005年8月~2007年10月共收治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将有关护理措施和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8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4例,年龄23~75岁,均使用金属套管。死亡7例,死亡原因均为脑疝,抢救成功率为81.6%。  2护理措施与体会  2.1体位  根据病情,气管切开术后24~48h取平卧位,而后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一般患者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改善通

3、气,增加组织供氧。头部位置不宜过高或过低,给患者翻身时应防止套管旋转角度过大,影响通气而窒息。昏迷患者容易造成坠积性肺炎,应平卧与侧卧交替变换。  2.2室内温度及湿度  气管切开后,由于患者气管失去湿化功能,且气管和肺的水分容易蒸发,致使气管黏膜干燥,气管内分泌物结痂,堵塞呼吸道,影响呼吸。因此,应保持空气新鲜,支气管流通,温度保持在21~22℃,湿度保持在50%~60%,套管上面覆盖1~2层生理盐水纱布,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保持气道湿润[1]。  2.3湿化气道  主要方法有:①超声雾化吸入。用生理盐水20ml+α

4、-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mg配成雾化液,经气管套管口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或吸出,同时可起到抗菌消炎作用。雾化吸入每6~8小时1次,每次15~20min。同时给氧,并注意保持雾化器喷嘴距人工气道6~10cm,以免因过于接近导致只有雾气进入而造成窒息[2]。②气管内滴药。湿化液常用0.9%的生理盐水20ml  +庆大霉素4U+地塞米松5mg+α-糜蛋白酶4000U,间歇气管内滴入,每1~2小时滴入1次,当患者吸气时沿套管内壁滴入,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2.4吸痰的护理  包

5、括:①正确有效的吸痰。吸痰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但同时吸痰本身对呼吸道又是一种损伤。因此必须严格掌握吸痰的时机、方法和技巧。可通过听气道声音及听诊肺部啰音、患者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来判断是否需要吸痰。吸痰前先调好吸引器负压,并将吸痰管放入无菌生理盐水中,以测试导管是否通畅及吸引力是否适宜。一般成人控制在10.64~15.98kPa,儿童控制在7.98~10.64kPa[3]。吸痰前必须充分给氧,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s,如痰液较多一次吸不干净,应先给氧,待血氧饱和度正常后再进行第二次吸痰,每次吸痰时均应更换吸

6、痰管。②叩背。协助患者翻身,以手掌叩击患者背部,使附着于肺部周围、气管、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以利于痰液吸出。  2.5防止感染  医务人员出入应戴口罩,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气管切开处敷料1~2次,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2次,每天以84消毒液拖地2次,以降低空气中的细菌密度,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  2.6加强口腔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昏迷、禁食、中枢性高热等原因,易发生黏膜糜烂,加之抗生素应用,易发生真菌感染。因此,应加强患者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2%NaHCO3棉球擦拭口腔每天4~6次,擦拭时动作要轻,避免损

7、伤口腔黏膜,本组无一例发生口腔感染。  2.7套管的护理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合理使用范围内选用较粗的气管套管,使套管居于气管中央而不易偏向一侧。套管固定要松紧适当,固定套管的系带要打死结,根据患者颈部肿胀及消退情况随时调整松紧度,避免过松或过紧,系带每天更换1次,发现被痰液或渗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金属套管应每12小时取出清洁煮沸消毒1次,取放内套管之前均应将气管内痰液吸净,保持气管切口纱布清洁干燥,每天更换2次,若有痰液污染应及时更换。气管套管口覆盖无菌生理盐水纱布2层,每2小时在纱布上缓慢均匀注射湿化液1次,起到

8、湿润纱布及预防感染的作用[4]。  2.8拔气管套管前后护理  患者呼吸平稳、低氧纠正、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呼吸道分泌物减少后即可试行拔管。先堵内套管,观察24h后,患者无呼吸困难,无缺氧,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心率、血压平稳,咳痰有力即可拔管[5]。拔管前清洗并消毒切口周围皮肤,拔管后用无菌纱布严密固定,并嘱家属咳嗽时用手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