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

ID:15191695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_第1页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_第2页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_第3页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_第4页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关键词】输尿管;先天性;畸形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临床较少见,我科1990—2004年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第2期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和治疗朱炜,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5例,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8~40岁,平均27岁。5例患者均因腰部胀痛就诊,经B超检查均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2例伴有右肾结石。  12诊断方法  5例均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检查示右肾中度积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并向脊柱中线靠拢,呈反“J”型。5例患者行逆行尿路造影示右输尿管在第3,4腰椎水平呈“S”型,其

2、中有2例患者联合CT检查,发现右输尿管从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间穿过。  13治疗方法5  5例患者均行全麻,经右侧第11肋间切口,先游离右侧输尿管上段及压迫右侧输尿管的部分下腔静脉,在受压输尿管上方2cm处斜行离断输尿管,若受压输尿管有狭窄,则切除该段受压的输尿管(约2~3cm),然后在下腔静脉前用5-0Dexon线行无张力端端吻合。吻合口轻度外翻,输尿管内放置F6双J管作支架,避免术后输尿管狭窄。2例伴有右肾结石的患者术后行ESWL治疗成功,4周后拔除双J管。  2结果  5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半年后复查B超及IVP显示肾积水明显减少,

3、吻合口上方输尿管扩张程度有所改善,吻合口无狭窄。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B超随访,未发现肾积水加重及尿路结石形成,肾功能均正常,患者无腰部胀痛、血尿等症状,疗效满意。  3讨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先天畸形,是胚胎期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所致。胚胎发育期间当肾环后部分萎缩,前部发育成下腔静脉时,便形成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因此不是输尿管的先天性畸形[1]。根据输尿管与下腔静脉交叉位置的高低,Basteson将其分为Ⅰ,Ⅱ两型,Ⅰ型为低襻型,Ⅱ5型为高襻型。低襻型输尿管与下腔静脉交叉点大约在第3,4腰椎水平,此处输尿管较细,壁薄,易受压梗阻,导致肾积水而

4、产生症状。此型临床较多见,静脉尿路造影(IVU)中显示输尿管呈反“J”、“S”形或呈鱼钩状,本组5例患者均为Ⅰ型。高襻型输尿管与下腔静脉交叉点大约在第1,2腰椎水平,此处输尿管平行于肾盂,较粗大,不易受压梗阻,很少产生肾积水而出现临床症状。IVU中显示输尿管呈倒“J”、倒“L”形,临床罕见。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可以发现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上段扩张。其操作要点是探头由上到下追踪输尿管时发现其突然消失,不具有“鼠尾征”,在其突然消失处改为横向切面,发现输尿管左拐,变细,位于下腔静脉后,再向下又可追踪到输尿管。IVU检查在

5、右肾功能尚好者中,可见到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上1/3段扩张,在第3,4腰椎水平输尿管向脊柱中线靠拢,呈反“J”、“S”形或呈鱼钩状,下段输尿管多不显影。逆行尿路造影(RU)检查中可见右输尿管在第3,4腰椎水平呈“S”型。IVU结合RU,如果出现上述典5型症状即可确诊,是诊断此病的最基本的方法。本组5例患者均通过此方法而明确诊断。对于不具备上述典型征象的患者,RU联合CT检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CT中可发现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呈横条状,在向下扫描时可发现输尿管呈圆点状位于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继续向下扫描输尿管呈圆点状位于下腔静脉前方,本组病例

6、中有两例行该方法确诊。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可直观显示输尿管行经及与下腔静脉关系,是目前诊断此病的最理想方法,但价格比较昂贵。此病易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畸形及腹膜后肿瘤压迫所致肾积水混淆。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UPJ)及肿瘤引起的肾积水可在两侧肾脏,而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只引起右肾积水。UPJ梗阻发生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IVU及RU显示肾积水、输尿管上段不扩张。腹膜后肿瘤压迫输尿管,RU显示输尿管呈弧形受压移位,无“S”及反“J”形表现,CT可发现腹膜后肿瘤而确诊。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治疗原则[2]:(1)仅有肾盂轻度积水或仅有肾盏积水无肾盂积水

7、者,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泌尿系B超。(2)肾盂积水中度以上,输尿管上段扩张明显,影响右侧肾功能,患者有腰部胀痛、血尿、反复尿路感染及继发结石形成时应尽快手术治疗。手术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以经11肋间切口为宜,沿下腔静脉游离上段扩张的输尿管和穿越下腔静脉的输尿管,在受压输尿管上方斜行切断输尿管,因此处输尿管扩张,行端端吻合后不易引起狭窄,本组5例患者均采用该方法无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疗效满意。对于部分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粘连紧密,分离困难或受压段输尿管有狭窄,可在确保输尿管长度足够无张力吻合的前提下,将受压段输尿管旷置或切除。目前

8、有文献报道利用腹腔镜治疗腔静脉后输尿管,具有创伤小、美观、恢复快等优点[1,3],是本病有效的微创治疗新手段。【参考文献】  [1]张大宏,陈岳兵,余大敏,等.腹腔镜治疗腔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