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特点及分析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特点及分析

ID:15198837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特点及分析_第1页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特点及分析_第2页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特点及分析_第3页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特点及分析_第4页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特点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特点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用药特点及分析【关键词】变应性鼻炎;中医疗法;用药特点;文献研究变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是临床常见的顽症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0%~20%[1]。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常应用抗组胺类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2],远期疗效并不理想。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类似于“鼻鼽”范畴。不少中医工作者运用中医方药、针灸等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笔者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病例报道加以分析整理,从用药入手分析本病病机,并初步总结出本病的用药特点。1资料与方法  1.1资

2、料来源以“变应性鼻炎”、“中药治疗”为关键词,对2000-2005年中国期刊网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出资料完整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药方剂。  1.2研究方法5将纳入研究方剂的药物及其性味、功效类别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对方剂的所用药物进行频数分析,总结出常用药物;按《中药学》的性味分类法和功效分类法[3],归纳药物的性味、功效类别,探讨方剂用药的特点。  1.3统计学方法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  2结果  2.1一般资料共收集临床方剂97首,病例报道5625例,其中男性2936例,女性2689例。治疗结果:显效3809例;有效1306例;无效510例;总

3、有效率91%。上述文献中治疗药物141味,共出现1117次。  2.2药物功效类别分析  (见表1)表1141味中药功效类别频数(略)  2.3用药频数分析5141味中药在97首方剂中出现频率大于10%的药物见表2。常用药物有:黄芪、防风、白术、辛夷、甘草、苍耳子、细辛、白芷、五味子、蝉蜕等。表2药物使用频数(略)  3讨论  中医学认为,变应性鼻炎的发作与风寒之邪袭肺、肺气被束、宣降失宜有关。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利则鼻窍失司,开阖不利。如《素问·玄机原病式》曰:“鼽者,鼻出清涕也。”《诸病源候论》曰:“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由于禀赋体虚,

4、卫表不固,感受风寒,邪壅鼻窍,则鼻塞;肺气失宣,水津不布,液停水聚,则鼻甲黏膜水肿;邪正交争则喷嚏出;气不摄津则清涕出。此外,风寒之邪乘虚外袭,进而化热入侵肺系,或感受风热之邪,导致肺经闭塞,热邪壅滞,鼻窍失于通达也可导致本病。如《古今医统》中有:“鼽嚏者,热客少阴肺经也。”《素问·至真要大论》中云:“少阴之复,懊热内作,烦躁鼽嚏。”充分说明了热邪致病的病机。本病日久还可以导致气机不畅、瘀血阻络,或痰瘀互结。因此,纵观上述文献中的用药特点,解表和补虚药占总药物的67.95%,说明本病的治疗是根据病机,以宣肺祛邪、补虚扶正为主,辅以清热解表、收敛固涩、熄风开窍、利湿化痰、理气

5、活血等治法。从出现频率较大的药物来看,本病重用黄5芪补肺益气、固表止汗,辅以白术、防风益气固表;防风可周行全身,引黄芪通达体表而抵御风寒;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健脾补气;白芷、苍耳子、细辛、桂枝、麻黄、荆芥温肺散寒、祛湿通窍;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之气,上达清窍;乌梅、五味子味酸性平,与益气升散之品同用,内敛肺气,防卫气之散越;肾主一身之阳气,一旦元阳不温,所有脏腑也无温可言,故用附子、肉桂益肾散寒纳气;蝉蜕祛风止痒;地龙、白僵蚕熄风止痉;川芎、白芍、当归等养血活血。通过分析发现,以益气固表、宣肺散寒的玉屏风散和以温肺化饮、祛风通窍的小青龙汤不愧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圣方。在此基础

6、上,以动则气喘、怯寒怕冷、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虚弱为主要表现的肺气虚寒者,可应用党参、黄芪、荆芥、白芷、诃子、辛夷、桔梗、防风、细辛、甘草等药补气温肺、祛风散寒;以咳嗽痰多、肢体困倦无力、舌胖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为主要表现的脾虚痰湿者,宜健脾燥湿、益气通窍,应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药、瓜蒌、半夏、桔梗、贝母、薏苡仁、泽泻等;以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夜尿频多、遗精早泄、舌黯苔薄白、脉沉细弱为主要表现的肾元亏损者,药用熟地黄、山药、茯苓、山茱萸、牡丹皮、泽泻、乌药、附子、五味子、仙茅、淫羊藿、菟丝子、巴戟天、黄精、百合、肉苁蓉;如久病入络、气机不畅、瘀血阻络、痰

7、瘀互结,可见鼻甲肿大、呈灰紫或黯紫色,伴有肌肤甲错、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瘀点瘀斑、舌下静脉粗张、脉细涩,药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益母草、路路通、泽兰、茜草、丹参、香附、枳壳等药。5综上所述,通过对过敏性鼻炎临床用药的统计,本病的治疗以解表药、补虚药、收涩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止咳化痰药等为主。解表祛邪、补虚扶正为两大治则。外感六淫邪气为主要诱因,根据临床表现,分别予以祛风散寒、宣肺化痰或清热宣肺、化痰开窍、收涩熄风等治疗。肺、脾、肾三脏虚弱为疾病发作的根本原因,可予以补肺健脾、温肾益气、补肺填精等治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