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66例

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66例

ID:15200878

大小:27.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66例_第1页
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66例_第2页
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66例_第3页
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66例_第4页
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66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66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66例【摘要】目的观察清咽双和饮中药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喉源性咳嗽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治疗组66例服清咽双和饮治疗,对照组66例服头孢拉定、咳必清等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总有效率75.8%,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临床疗效显著。【关键词】喉源性咳嗽,中医治疗;清咽双和饮,治疗应用喉源性咳嗽是内科门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表现为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既往有感冒史,经治疗后其他症状消失,唯遗下咳嗽未愈

2、或较前加重,其特点是咽喉发痒则咳,不痒不咳,甚时呛咳连续不断,以致面红耳赤,努力咳出少许痰液方稍止[1]。2004年以来,笔者应用清咽双和饮治疗喉源性咳嗽1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132例均为北海市海城区地角医院内科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7~65岁,病程1~7周;对照组66例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7~65岁,病程1~7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体征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

3、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考文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有关咳嗽标准拟定。患者初起都有发热、咳嗽等临床表现,经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经治疗后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其他症状消退,仅留下久咳不愈症状,表现为咽喉发痒则咳,不痒不咳,遇异味加重,无痰或少痰,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或滑。全部病例心脏听诊无异常,肺部听诊正常或呼吸音粗。咽喉均有不同程度充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升高,双肺X线摄片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基本方为清咽双和饮,药

4、物组成:桔梗10g,金银花10g,当归6g,赤芍10g,生地  15g,元参15g,赤苓10g,荆芥10g,丹皮10g,真川贝10g,甘草6g,甘葛15g,前胡10g。儿童用量酌减。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4天为1个疗程。  1.3.2对照组5口服头孢拉定胶囊(焦作市康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41023193),0.5g/次,3次/d;咳必清片(武汉祥和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77-23-6)25mg/次,3次/d。4天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连续服用1~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服药期间,注意避风寒,忌辛辣、腥

5、、异味。  2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文献[2]。治愈: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咽喉充血消失,肺部听诊及X线检查正常;好转:疗程内咳嗽、咳痰减轻,相应体征好转;无效:咳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  2.2治疗结果见表1。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表1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5,P<0.05);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Ridit检验,u=3.4948,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5  喉源性咳嗽是指因咽喉不适而造成的反复咳嗽,其特点是咽喉干涩奇痒,阵发性干

6、咳,缠绵难愈。检查咽喉部可见黏膜慢性充血,部分咽后壁有淋巴滤泡增生。经X线胸片及血分析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其病名由著名老中医干祖望教授首创,属中医咳嗽、喉痹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咽炎或上呼吸道感染[3]。喉源性咳嗽的病因有内、外之分。外因多缘于伤风感冒后失治、误治或过服甜味的止咳糖浆,导致浮邪不能外泄,困于肺经,独郁于喉而致;内因多由于慢性咽喉炎久治不愈,引起液不养咽,津不濡喉,导致咽部干燥,形成干生燥,燥生风,火生痒的病变,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4]。清咽双和饮源于《喉科紫珍集》卷上。主治咽喉外感诸病初起。方中桔梗性平,

7、味苦,宣肺,利咽;金银花味甘性微寒,清热解毒,治外感发热咳嗽;元参既清热泻火,又可滋养津液;归身与丹皮、赤芍、生地合用具有清热凉血消风、养阴生津功能;川贝润肺止咳,化痰平喘;荆芥、前胡合用具有散风清热,降气化痰之能;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疏风清热,化痰利咽,润肺止咳之功,达到治愈顽咳的目的。【参考文献】  1鲁海婷.加味止嗽散治疗喉源性咳嗽142例.陕西中医,2003,24(4):304-30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

8、994.  3易思,刘南.喉源性咳嗽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新中医,2003,35(9):65-66.5  4万文蓉,干祖望.辨治喉源性咳嗽经验探要.北京中医,2000,19(5):6-7.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