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ID:15206319

大小:2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及治疗体会_第1页
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及治疗体会_第2页
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及治疗体会_第3页
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及治疗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及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的诊断及治疗体会【关键词】武汉市第十一医院骨科,湖北武汉寰枢关节半脱位常见于小儿患者,多无明显外伤史,临床表现为突发性斜颈、疼痛、活动受限,由于其易与肌性、骨性、视力障碍性和外伤性斜颈相混淆,往往容易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早期正确诊疗预后良好,延误诊治可并发四肢瘫痪,甚至残留颈部强直和颅底宽畸形[1]。2004年7月至2007年12月,我科治疗了7例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4~12岁,平均7岁。病程1~14d,均无明显外伤史。6例近期有鼻咽部或颈枕部感染(鼻炎1例、咽炎1例、扁桃体炎2例、颈淋巴结炎1

2、例、中耳炎1例),1例发病前进行过跆拳道训练,但并无明显受伤史。1.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头颈倾斜,颈部活动受限。典型表现为头向一侧倾斜,颈部转向对侧,颈轻度前屈,活动明显受限,且伴有轻微被动活动时疼痛,这种颈部畸形不易自动或被动矫正。1.3影像学检查4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及CT检查。X线侧位片可见齿状突与寰椎前结节间距离(AO间距)大于3mm;开口位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离不对称,寰底线中点垂线偏离齿状突轴线不小于1.0mm。诊断以X线表现为主,CT及三维重建可更加直观地显示出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改变。2治疗本组7例均采用改良Glisson牵引(加颌带防滑脱装置)3~4周,双肩垫枕使

3、头后伸,头两侧置沙袋防止旋转,同时选用适量抗生素抗炎治疗。3结果经过治疗,7例患儿头颈倾斜及颈部疼痛症状均消失,活动正常。X线片示6例寰枢关节已复位,AO间距恢复正常(2~3mm),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离对称。1例AO间距恢复正常,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离仍不对称,寰底线中点垂线偏离齿状突轴线大于1mm,为1.2mm,但CT显示AO间距及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离均正常。最后所有患者均行颈托外固定3~4周,门诊复查疗效满意。4讨论4.1半脱位原因4从病理上看,一般认为引起寰枢关节脱位的原因是寰枢关节韧带松弛和颈椎发育畸形[2]。前者在小儿多因继发炎症后所致。本组7例患儿中有6例发病前一周均

4、有鼻咽或颈枕部感染。由于咽后壁上部的血流注入齿状突周围血管丛的部位无淋巴结过滤,因此咽部炎症渗出物可直达寰枢关节囊并引起血管扩张,对横韧带可造成机械性和/或化学性影响。横韧带因炎症侵袭发生松弛,从而减弱其应有的固定制约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局部炎症刺激,颈部肌肉出现痉挛导致横韧带自其附着点撕裂,在不良姿势或轻微外力作用下即易产生旋转性半脱位。从生理上看,儿童关节囊和韧带弹性大,寰枢椎之间的椎间关节面较成人浅,故活动度亦较大。而且儿童脊椎钩突发育不全,允许过度弯曲和旋转。另外,相对于儿童较弱的颈部肌肉头部的重量较大,这些可能是寰枢关节脱位在儿童较多见的原因[3],故剧烈的体育活动或轻微外

5、力作用即可导致半脱位。4.2诊断应注意的问题许多患儿早期症状轻微且不典型,多以“落枕”就诊,极易漏诊、误诊。要做到早期正确诊断,我们体会如下:a)无明显诱因出现形态各异的头颈歪斜和旋转,结合近期有上呼吸道和(或)颈咽部感染史,或无明显外伤者应考虑本病;b)凡临床上疑为本病者应及时拍颈椎正侧位及张口位X线片。我们注意到正常儿童张口位片上齿突两侧缘与寰椎两侧块距离一般是对称的,但也可一侧较宽。仅根据齿突与侧块距离变化不能诊断有无脱位,必须同时考虑侧位片AO间距,有条件的行CT检查即可确诊,故我们提出诊断标准须同时满足以下两点:a)X线侧位片齿状突与寰椎前结节间距离(AO间距)大于34mm

6、;b)开口位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距离不对称,寰底线中点垂线偏离齿状突轴线不小于1.0mm。在7例患儿中,我们观察到1例有趣的现象。患儿经治疗后,症状消失,颈部形态恢复正常,活动正常,但X线张口位仍显示寰底线中点垂线偏离齿状突轴线大于1.0mm,为1.2mm,侧位AO间距在3mm之内,为2.5mm。而CT却显示AO间距及齿状突与侧块距离均正常,这即是对上述观点的证明。4.3治疗及预后一经诊断,应及时平卧,行Glisson枕颌带牵引,肩背部垫枕使头后伸,头部两侧置沙袋以防旋转。低重量维持牵引,初始重量0.5~1kg,最大重量不超过体重1/10为宜。牵引重量过大并不能迅速复位和缓解症状,

7、相反会造成患儿不适等情况,影响疗效,增加一定危险。牵引3~4周,颈部受损韧带多已纤维连接,复位成功并经X线片证实后带颈托固定3~4周,多可彻底治愈。如果因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则可残留颈部强直和颅底宽畸形。手法按摩复位等不恰当治疗有可能损伤颈髓致四肢瘫痪甚至危及生命,故不作推荐。【参考文献】[1]潘少川,田世林,于凤章,等.小儿寰枢关节半脱位[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0,11(1):13.〖1〗[2]梁猷惠,覃均昌,刘正全,等.小儿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