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心理护理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ID:15230635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2

心理护理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_第1页
心理护理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_第2页
心理护理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_第3页
心理护理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_第4页
心理护理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护理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护理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护理;中年人;老年人;恐惧;抑郁;焦虑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其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病因病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许多患者因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一些患者产生严重的精神症状和心理障碍,影响了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糖尿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越来越必要。2005-08—20

2、07-06,我们对143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产生的不良情绪状态实施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标准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②具有明显的忧郁、焦虑、恐惧临床表现[2];③年龄>45岁。  1.2忧郁、焦虑、恐惧原因及临床表现7  1.2.1忧郁一种常见的变态情绪,可表现为心境悲观、冷漠、抑郁。其诱因与突然的沉重打击、易感素质、生物学因素有关。临床表现:自我感觉不适,自我责备,自我谴责,可出现失眠、食欲差、体质量减

3、轻、缺乏动力、兴趣丧失等。  1.2.2焦虑一种焦急而又忧虑的不良情绪。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产生焦虑的原因有:长期用药和病魔缠身的痛苦,住院后环境陌生,药物疗效不明显,家庭和经济负担重等。临床表现:食欲欠佳,失眠,睡眠质量差,拒绝服药和治疗,大声喊叫等。  1.2.3恐惧由某种危险情境引起的情绪,一般强度的恐惧对身体的危害不大。患病后患者由正常社会角色转变为患者角色,往往由于疾病的折磨、住院治疗环境、新的人际关系的调节、由社会而来的消极暗示、不良预期等而引起恐惧。临床表现:害怕见医生,对别人谈论疾病

4、特别关注,怕打针、吃药,多疑等。  1.3一般资料全部292例均为本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3例,男71例,女72例;年龄46~78岁;病程1~18年;忧郁53例,焦虑41例,恐惧49例。对照组149例,男70例,女79例;年龄46~77岁;病程1~17.5年;忧郁48例,焦虑47例,恐惧54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7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予一般护理。①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②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

5、经常用中性肥皂和温水洗澡;及时更换内衣;避免皮肤损伤或使用过烫物品;注意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感染迹象;指导女患者排便后用温水清洗,清洗会阴的毛巾和盆应单独分开,以保持会阴清洁及干燥。③足部护理:养成每日洗足的良好习惯,水温适宜;洗后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勿擦破皮肤,并注意检查双足皮肤有无异常改变;平时选择合适的鞋袜,不宜过紧。  1.4.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心理护理。①忧郁:重点是要对患者采取同情的态度,尽量满足其需要,鼓励亲友多探望,医护人员要主动接近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并用医学知识客

6、观实际的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境,能积极配合治疗。②焦虑:重点是要帮助患者解除焦虑情绪,从其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可采用心理发泄疗法,医护人员可引导患者“诉苦”,耐心倾听,使其心情得到放松。有计划地讲解有关疾病的科学知识,安排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劳动等,都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③7恐惧:重点是要在患者可能产生恐惧情绪前,向患者介绍情况,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克服恐惧情绪,要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介绍病房患者互相认识,让

7、康复患者介绍情况,熟悉医院周边环境,给患者以有力的心理支持。医疗检查前,给患者以积极暗示,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建立良好医患信赖关系,增强患者安全感,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  1.4.3疗程及其他2组均予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控制空腹血糖≤7.0mmol/L)。3日后观察2组疗效。  1.5观察方法采用16种人格(个性)因素问卷(简称16PF)[3]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分析结果结合临床观察、询问,对心理状态进行综合判定。  1.6疗效标准(自拟)忧郁改善标准:积极配合治疗,饮食控

8、制合理,主动参与和接受护理,睡眠改善,每日睡眠在6~7h。焦虑改善标准:积极配合治疗,饮食控制合理,主动参与和接受护理,精神振奋,无顾虑,睡眠很少做梦,对治疗疾病充满信心。恐惧改善标准:积极配合治疗,饮食控制合理,主动参与和接受护理,能主动与医生、病友谈论有关疾病问题,多疑行为好转。  1.7统计学方法率的比较的χ2检验,以P<0.05或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7  2组忧郁、焦虑及恐惧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表12组忧郁、焦虑及恐惧改善情况比较(略)  与对照组比较,P&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