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景华治疗继发性肾脏病经验撷英

叶景华治疗继发性肾脏病经验撷英

ID:15342398

大小:29.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叶景华治疗继发性肾脏病经验撷英_第1页
叶景华治疗继发性肾脏病经验撷英_第2页
叶景华治疗继发性肾脏病经验撷英_第3页
叶景华治疗继发性肾脏病经验撷英_第4页
叶景华治疗继发性肾脏病经验撷英_第5页
资源描述:

《叶景华治疗继发性肾脏病经验撷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叶景华治疗继发性肾脏病经验撷英【关键词】叶景华;继发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尿酸性肾病;高血压肾病叶景华出身于中医世家,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师从名医丁济万,建国后又进修过现代医学。曾任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和中医科主任。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于1995年被上海市卫生局授于“上海市名中医”称号,2003年由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继发性

2、肾脏病是指全身系统疾病导致的肾脏损害,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及间质疾病及肾血管疾病等,其中不少继发性肾病发病率高,危害大,需倍受关注。叶景华老师擅治肾脏疾病,他悉心研究中医历代先贤之理论,积50余载临床之经验,形成了自己治疗继发性肾病的辨证用药特色,效如桴鼓,受到病家之好评。笔者现将本人跟师临诊学习所得的学术观点、诊疗思路分述如下。  1对继发性肾脏病之认识6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寓真阴真阳,肾司开阖,肾为水脏,主水,为气之根,主气化,是生命的原动力,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肾者主

3、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叶老师认为,中医继发性肾脏病范畴很广,就整体观来看,此病发生虽与肾、肺、脾三脏关系密切,但在其中起主要和直接作用者,当是肾的气化功能与脾的运化功能。肾的气化失常是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由于肾脏与三焦密切联系,邪气闭关三焦,水液不能正常运行,停留而为肿、为痰饮,元气不能通行,经络、脏腑也失其正常功能。脾为土脏,主运化水湿,若水湿浸渍,或湿热、寒湿困脾,湿毒浸淫,内归于脾,或饮食、劳倦伤脾,均可致脾失转输,土不制水

4、,泛滥肌肤而为水肿。  叶老师总结历代治法,认为从发汗利小便到下法或之后的补脾温肾,都应该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治疗。他主张,在治法上应把肾病分作3个阶段。早期,以感受毒邪为主,邪盛正实,虽有因正虚致邪来侵,但病时短、正尚足,邪气不致伤正,只要邪去,正气即能康复,故以祛邪为主。中期,病邪侵扰或毒邪留滞稍久,正气在正邪交争过程中已有所削弱,正邪力量相当,切不可一味攻邪,以免伤正,也不可一味补益,以免助邪,需攻补兼施,详察具体病情以选方择药。后期,由于邪毒留滞已久,成浊成瘀成毒,正气大伤,叶老

5、认为,此期病情错综复杂,补不宜太过,攻更需得法,不可妄攻峻补。  2糖尿病肾病诊治经验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可由不同途径损害肾脏,损害可累及肾脏的所有结构。本病属“消渴”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因病变日久,气阴内耗,先由阴虚,继而阴虚及阳,阴阳皆虚,脾肾亏损,功能失司。脾不健运,不能化生精微,又不能运化水湿,致水湿滞留;肾不气化,先不能固摄而精微下泄,后期又不能泌浊泄毒,致湿浊瘀毒滞留为患,邪气日盛,正气益虚,终属虚实夹杂病症。  遣方特点:①气阴两虚,瘀毒内阻,

6、见于早中期。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用:黄芪30g,太子参15g,生地黄30g,牡丹皮10g,丹参30g,天花粉30g,黄芩10g,黄连5g,赤芍15g,山茱萸10g。随证加减:烦渴多饮善饥、舌红、苔黄,加生石膏30g、知母10g;胸闷隐痛者,加郁金10g、延胡索10g;脘胀纳呆、舌苔白腻者,去生地黄、黄芪、天花粉,加厚朴6g、制半夏10g、白豆蔻5g;四肢麻木者,加川牛膝10g、鸡血藤30g;小便频数涩痛者,加黄柏10g、土茯苓30g、萹蓄30g。②阴阳两虚,湿浊瘀毒蕴阻,多见于中晚期。治以温

7、阳益阴、利湿化瘀、泄浊解毒。药用:熟附片6g,生地黄15g,胡芦巴10g,制大黄15g,王不留行30g,土茯苓30g,泽兰30g,赤茯苓、猪苓各15g,白术10g,黄连5g,桂枝10g,车前子(包)30g,陈皮15g,砂仁3g,大腹皮15g。随证加减:全身浮肿、小便短少,去生地黄,加葶苈子30g、万年青根106g;纳少泛恶呕吐,去生地黄、桂枝,加制半夏10g、藿香15g。  3尿酸性肾病诊治经验  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所引起的肾脏病变。中医认为,禀赋不足,脾肾虚弱

8、,饮食不节,过食高粱厚味、鱼肉海鲜等,损伤脾胃,致脾不运化,酿湿生痰,水湿痰浊积聚留滞肾络、关节经脉,肾气化失司而引起石淋,腰腹疼痛,关节肿痛,病变日久,脾肾功能衰败,不能升清降浊。一方面,饮食水谷不能化生精微,正气日益亏虚;另一方面,代谢失常,湿浊瘀毒内蕴,出现虚劳、关格、癃闭等重证。  遣方特点:①气阴两虚,湿浊瘀阻,多为初期。治以化湿祛瘀、益气养阴:黄芪30g,太子参15g,山药15g,陈皮10g,茯苓15g,甘草4g,砂仁3g,赤芍10g,鹿含草30g,鬼箭羽30g。若关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