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ID:15415761

大小:68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03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_第1页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_第2页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_第3页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_第4页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1840—1894)考纲要求1、梳理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分析列强侵华的影响和特征,认识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分析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认识农民起义的作用与局限性。2、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历史背景。3、掌握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因素。4、掌握林则徐、魏源、洋务派的主要思想及其意义,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

2、程及特点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它是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近代化贯穿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的确立、发展的全过程。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经过了起步阶段(1840—1895),整体发展阶段(1895——1919)和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1919——1949)三个阶段。概念辨析(2013.上海卷.19)在关于现代化内涵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了①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②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③思想上的理性化④社会生活的城市化等核心要素。以下归纳最完整的是A.①③B

3、.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通史整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请回答:(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2)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为什么说在”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

4、反应“中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考向一、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史及影响1、不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通商,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3、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先后传入中国,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3、主要功绩2、性质4、失败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5、历史教训: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

5、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勇敢地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是农民革命运动的最高峰;《资政新篇》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1、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尖锐)----重要原因;自然灾害严重----直接原因;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推动—主观原因中国人民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结论: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天》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而《资》符合历史

6、发展趋势;材料一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所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两,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栗。——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二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过程。”马克思在这里是用来“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

7、一个总要思想。——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仔细阅读材料一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2)阅读材料二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13·浙江文综,38)(节选)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列强入侵1、给中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2、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3、自然经济逐步解体4、洋务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1、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