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影响因素 microsoft word 文档

厌氧影响因素 microsoft word 文档

ID:15421656

大小:4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3

厌氧影响因素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厌氧影响因素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厌氧影响因素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3页
资源描述:

《厌氧影响因素 microsoft word 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在工程上,如何控制厌氧反应器,依据有关报道及研究实践,可以归纳出以下应该考虑的因素[1]:(1).发酵液的pH值、温度;(2).发酵液的氧化还原电位;(3).发酵液的碱度;(4).发酵原料的碳氮比;(5).厌氧处理的有机负荷(包括固体物质含量);(6).单位基质的产甲烷产气率;(7).基质的去除率,特别要注意难降解有机物质及固体有机物的降解程度;(8).厌氧反应器的水力条件,包括搅拌、循环百分比(回流量)等;(9).反应器的挥发酸分布及组成;(10).发酵气体(沼气)的组分;(11).反应器的容积和个数、并联、串联运行方式;(12).接种污泥的性质与接种量;(13).厌氧处理系统中

2、,流出损失的微生物浓度;(14).厌氧处理出水中的残存有机酸浓度;(15).厌氧反应器污泥的产甲烷活性记住要微生物类群;(16).控制各种有毒物质的进入量。1温度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检测发现反应器的温度一般在35±1℃范围内,因此可以不考虑温度的影响。2酸碱度甲烷菌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是6.8-7.2,若pH低于6或高于8,正常的消化就遭到破坏。因此,消化系统内必须存在足够的缓冲物质,如重碳酸盐,用以中和产酸菌产生的过量酸。一般来说,消化系统应保持碱度2000~3000mg/L(以CaCO3计)厌氧消化体系是一个封闭体系,与之相平衡的沼气的组份和大气完全不同,因此在大气中测得的pH值

3、不是消化液的真实pH值[2]。朱宏等在试验中测得的真实pH值为6.55—7.01,而实测pH值为7.16—8.15,它们的差别是由沼气和大气中CO2分压的不同造成的。因此我们实际测得的pH与真实值也有一定差距,在实际中也有可能偏酸。3碳氮比有机物的碳氮比(C/N)对消化过程有较大影响。碳氮比过高,组成细菌的氮量不足,消化液的缓冲能力较低,pH易下降;碳氮比太低,则氮含量过高,pH可能上升到8.0以上,脂肪酸的铵盐积累,对甲烷菌产生毒害作用。实验表明,C/N=12~16时,处理效果较好。如以C/N=15为准,推算的营养比约为C:N:P=75:5:1,若以C与COD的化学计量关系推算,

4、则为COD:N:P=200:5:1。4负荷负荷常以投配率表示。投配率过高,则产酸速率大于甲烷菌的耗酸速率,挥发酸积累,使pH下降,破坏碱性消化,产气率降低;投配率过低,虽可提高产气率,消化完全,但设备容积大,基建投资也大。中温消化污泥投配率以6%-8%为宜。我们在实际的试验中,投配率很低,因此负荷不是导致污泥酸化的可能原因。5氧化还原电位厌氧消化系统中氧化还原电位的高低非,对甲烷菌的影响极为明显。甲烷菌细胞内具有许多低氧化还原点位的酶系。当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高时,这些酶系将被高电位不可逆转地氧化破坏,是甲烷菌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产酸菌可以在氧化还原电位为+l00~-100mV

5、的环境正常生长和活动;而产甲烷菌的最适氧化还原电位为-300~-400mV。6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工业废水中常含有毒化合物,而厌氧处理中甲烷菌对毒性物质往往比发酵菌更为敏感,因此毒性物质的存在及其浓度是影响厌氧处理的重要因素。6.1氨氮的影响氨氮有刺激浓度和抑制浓度之分。氨氮浓度在50~200mg/L时,对厌氧反应器消化液中的微生物有刺激作用,在1500~3000mg/L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消化液的pH值决定了水中氨和铵离子间的分配百分比。当pH值较高时,对甲烷菌有毒性的游离氨的比例也会相应提高。废水中氨氮浓度高于3000mg/L时,不论pH值如何,铵离子都有很大的毒性,

6、厌氧反应器将无法运转。进水氨氮浓度最好控制在800mg/L以内,可通过稀释废水,或者从废水中去除氨氮源,或添加不含氮的有机废水,调节废水的碳氮比等方式实现。6.2硫酸盐的影响当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硫酸盐时,会对厌氧反应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都可以利用乙酸和H2而产生基质竞争性抑制作用;二是硫酸盐还原菌会将SO42-转化为H2S,而H2S是有毒的。还原的终产物—硫化物对产甲烷菌和其它厌氧菌直接产生毒害作用。一般厌氧反应器中硫酸盐离子的浓度应小于1000mg/L。如废水中含有重金属、碱土金属、三氯甲烷、氰化物、酚类、硝酸盐和氯气等有毒物质,

7、必须考虑对废水进行必要的预处理。7底物组成颗粒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与操作条件和第五组成有关。废水越复杂,颗粒中的酸华军占的比例越高,其结果是苦力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较低。[1].张崇华.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技术[M].47,98.[2].朱宏,管作江,王绍风.厌氧消化体系的真实pH值[J].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1997,(02):65-69.[3].贺延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138,151.[4].张希衡等.废水厌氧生物处理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