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文化的交融10

农牧文化的交融10

ID:15451295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3

农牧文化的交融10_第1页
农牧文化的交融10_第2页
农牧文化的交融10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牧文化的交融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牧文化的交融苍南县民族中学曾建春一、教材理解:本课内容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文整合了相关史实,概括了宋远时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描绘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脉络。教材中重点讲述了当时农牧民族之间的和战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同时也为后面内容的展开预设了时代背景。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宋元时期并立政权及其更替情况。了解宋辽战争、澶渊之盟、岳飞。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了解中国文明发展的区域多样性以及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融性。2、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课本,分析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会分析、

2、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多姿多彩的中华文明是中国各族人们共同缔造的。三、重、难点:重点:理解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融。难点:理解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融。四、教与学过程:【导入】年代尺。让学生初步了解从唐、宋到元,古代中国从统一走向了分裂,又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大致趋势,让学生明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主流。农牧文化的交融第一部分:并立---统一【展示】地图《西夏、辽、北宋形势图》和《南宋、金对峙图》【问题】从地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政

3、权名称、都城)【展示】表格。结合课本105-107页,完成表格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民族兴起地点或控制范围辽(契丹)10世纪初期阿保机  西夏1038年元昊  金1115年阿骨打  北宋    南宋 赵构  3【展示】地图《北宋、辽、西夏并立形势》和《金、南宋对峙形势》【思考】观察上面两副地图,想想图一、图二中政权名称有何变化?两图反映的政治格局有何相同之处?【展示】元朝统一全国图,讲述元朝的统一。第二部分:农牧文化的碰撞——战与和【展示】《农耕图》和《契丹人引马图》【思考】请判断两幅图,哪幅是农耕的生产方式?哪幅是游牧的生产方式?请说明判断

4、的理由。【叙述】不同生产方式的民族孕育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在交往中碰撞。在多个政权并立时期,两种不同生产方式的民族经历了怎样的碰撞过程呢?【展示】表格。阅读课文106-107页,找出北宋、西夏、辽和南宋、金在征战、议和方面的史实。交战双方结果(议和)        【介绍】宋辽战争。(学生介绍)【展示】《澶渊之盟》盟约的内容。思考:有人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盟约,也有人说它是一个有远见的盟约。请结合盟约的内容来谈谈你的看法。【叙述】宋辽议和一方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宋来说是屈辱的盟约;另一方面盟约的签订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

5、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过渡】讲到宋金之间的战争大家都会提到岳飞。(学生介绍岳飞和郾城大捷)第三部分:农牧文化的融合【过渡】游牧民族契丹、党项和女真的贵族在南下的过程中,遭到中原军民的强烈反抗,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阅读一段材料。【展示】材料一:两宋之际女真南下之时,他们着手禁断汉俗。南宋人李心传所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说: 建炎三年,金元帅府禁民汉服,又下令髡发不如式者杀之。注:建炎,是南宋高宗年号材料二:南宋人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时方金人欲剃南民顶发,人人怨愤,日思南归。又燕地汉儿苦其凌虐,心生离贰,或叛逃上山,或南渡投降。”注

6、:“南民”、“燕地汉儿”,都是原来北宋政权下的汉人,北宋亡后,成了金朝之民。【提问】材料一中“髡发不如式者杀之”是什么行为?3材料二中金人的行为会带来什么结果?【过渡】因此游牧民族的统治者被迫放弃一些落后野蛮的做法和政策,逐渐吸收中原先进农耕文明。【展示】材料三:辽有北面朝官矣,既得燕、代十有六州,乃用唐制,复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辽史·百官制》材料四:如据《辽史》所载,圣宗一朝燕云及部分地区减免赋税达八次。又如兴宗时,辽以北宋“岁币”五分之一的数额减燕云赋税;道宗时,又悉以北宋“岁币”全部数额减燕云赋税。—

7、—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材料五:了使汉人尽可能地保留汉族的生产生活习俗,韩延徽等人建议太祖:“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芜荒田”——《辽史·太祖纪》【提问】材料三、四、五分别反映了游牧民族从哪些方面吸收农耕文明?【展示】一些契丹文和汉文的对比图。请同学们挑单个汉字与契丹文比较。【思考】观察图中契丹文字,看它们的字型结构与汉字是否相似?其中有哪些汉字的笔画?【过渡】在游牧文化汉化的同时,汉文化也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宋朝时,契丹人的食品乳酪因其风味独特,制作方便,探受汉族百姓的欢迎,甚至传入了宫廷。契丹人的服饰、鞍辔美观大

8、方,为中原百姓所仿效。游牧民族的乐器如胡笳、羌笛、琵琶、胡琴等与音乐相随也进入了中原,后与汉族音乐交融杂糅,……【问题】游牧民族汉化,汉族胡化,这说明了什么?【叙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