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表演游戏与指导

幼儿园表演游戏与指导

ID:15487695

大小:5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3

幼儿园表演游戏与指导_第1页
幼儿园表演游戏与指导_第2页
幼儿园表演游戏与指导_第3页
幼儿园表演游戏与指导_第4页
幼儿园表演游戏与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儿园表演游戏与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一、故事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表演游戏即幼儿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的游戏。由于表演游戏是通过表演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所以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表演游戏的特点:㈠表演游戏是幼儿的一种戏剧艺术活动。表演游戏与幼儿文艺表演不相同,它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的,而是幼儿自己的一种游戏,即使没有人看,幼儿也会饶有兴趣地进行表演。 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一样,都是幼儿扮演角色的游戏,以表演角色的活动为满足。不同的是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所扮演

2、的角色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也是反映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而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的角色是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反映的是幼儿生活印象。游戏的角色情节内容可以由幼儿自由选择创造。2.表演游戏重游戏性轻表演性。幼儿自娱自乐,好玩而已,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故事表演游戏允许儿童根据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活动。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用旁白或串联情节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推动游戏进程,不再要求儿童记忆复述故事,重点集中在理解作品内容,体验角色心理,并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表情再现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

3、因此故事表演游戏突出了游戏和活动的特点,在语言教育的同时,尊重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新,尊重幼儿喜爱娱乐和活动的特点。故事表演游戏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一)整体表演型即要求幼儿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连贯完整地表演动作,表演的成分比较多。在表演活动时,儿童一对一地扮演角色,即故事中的人体角色由一名儿童表演,群体角色则不作严格限制,可由若干儿童同时担任。例如《拔萝卜》、《小兔乖乖》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在旁领诵故事,串联情节,扮演角色的儿童则在角色台词需要时参与对话或对白,

4、其余儿童可随教师附诵故事。组织指导应注意:1、教师讲1—2遍故事后,帮助幼儿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征。2、让幼儿自己讨论如何用动作、语言表现角色的特征,讨论需要什么道具,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3、表演过程中,不严格要求幼儿复述故事,而是由教师串联情节,导引故事。4、提供的道具要简单,且易于操作,可以虚代实,不要装饰性过强或过实的道具。(为什么?)①幼儿注意力集中在道具上,忽略了角色动作和情感体验。②游戏以物代物象征性作用的需要。(二)分段表演型即将整个故事切割成若干段落

5、,讲一段故事,进行一段表演.这种类型的表演游戏可以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例如中班《三只蝴蝶》中红蝴蝶、白蝴蝶、黄蝴蝶、红花、白花、黄花、太阳公公、雨都可以根据需要,让若干幼儿扮演,解决了角色少、观众多的矛盾,每个幼儿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没有台上台下的感觉,幼儿能够比较轻松地进入角色。12组织指导应注意:1、故事虽然被分割成几个段落进行,教师仍要注意引导幼儿讨论,体验角色的心理发展变化。2、如果若干幼儿表演同一角色,可提示幼儿一起商量角色的动作,同时鼓励幼儿做出与同伴不一样的同作,尤其是每一段结尾的造型动

6、作。3、参加表演的人较多,教师的指导有难度,教师一方面不要控制干预太多,又一方面又要防止失控乱糟糟的局面。4、道具同样要求简单、方便,能帮助儿童进入角色。(三)区域活动型(表演区)   即在活动区(或者表演区、或者语言区、或者角色表演区)开展的故事表演游戏。特点是自主性强,游戏成分多。1、幼儿在区域中自主进行的故事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1)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加。   幼儿表演游戏中的角色行为可以分为目的性角色行为与嬉戏性角色行为。目的性角色行为是指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扮演角色,

7、嬉戏打闹,他们玩的内容可能与故事内容有关也可能无关。一般来讲,随着游戏过程的展开和时间的延续,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逐渐减少,嬉戏性角色行为逐步增多。也就是说,在表演游戏的最初阶段,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及情节的表现,因而目的性角色行为较多;随着游戏时间的延续,幼儿感兴趣的东西逐渐增多,出现越来越多的与故事内容不甚相关的行为,或者幼儿不满足于原来的故事情节,自己注意发挥和改编,(例如:狼一遍遍撞房子,小动物们热衷于追打狐狸等),这就是嬉戏性角色行为。要使幼儿的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度向目的性角色行为发展,并使其在

8、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需要教师适时的介入和指导。  (2)以一般性表现为主,生动性表现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明显增加。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分为三种:被动性表现:幼儿需要他人的提示,告知才能扮演角色。一般性表现:幼儿表演时说话语气平淡,表情单调。生动性表现:幼儿能够逼真形象地扮演角色,他们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等去表现角色。幼儿表演游戏中以一般性表现为主,说明幼儿自身很难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3)同伴交往是表演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交往是幼儿表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