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导则

新农村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导则

ID:15525221

大小:49.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8-03

新农村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导则_第1页
新农村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导则_第2页
新农村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导则_第3页
新农村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导则_第4页
新农村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导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农村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导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农村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导则徐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导则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为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对我市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特制定《徐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1.2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范围内,镇村布局规划确定保留及新建村庄的建设整治规划编制。1.3规划目标村庄建设整治规划应对村庄建设进行综合布局与规划协调,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

2、应的人居环境。1.4规划依据1.4.1苏建村【2006】5号《关于转发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1.4.2徐州市各县(市)、贾汪区镇村布局规划1.4.3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试行)(2004-8)1.4.4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1.4.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1.5规划原则1.5.1注重规划的可实施性。1.5.2因地制宜,结合村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创造不同的生活空间和生活形态。1.5.3延续村民的民风民俗,对有当地特点的文化予以传承。1.5.4提倡发展节约型能源,应用建筑节能技术,建设节约型新农村。第二章村庄布局2.1

3、村庄分类村庄类别分为新建村、整治村和扩建村三类。2.2村庄布局原则2.2.1新建村庄2.2.1.1全面综合地安排村庄各类建设用地,集中紧凑建设,避免无序扩张。2.2.1.2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挖掘地方文化,体现地方特色。2.2.1.3村庄宜以住宅组团为基本单元,一般由数个住宅组团构成。2.2.2整治、扩建村庄2.2.2.1新、旧村庄有机衔接,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空间整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环境整治与生活方式相结合。2.2.2.2整治扩建村庄应重点对保留村庄形态进行梳理、整合,以村容村貌整治、废旧坑(水)塘和露天粪坑整理、村内闲置宅基地和私搭乱建清理。梳理村庄内部道路,完善

4、村庄对外联系道路;完善、配套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2.2.2.3特色村庄整治规划以保护为主,对其村庄形态、肌理和风貌予以传承、创新。2.2.2.4具有历史传统文化的村庄整治规划以保护为主,对历史建筑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原貌;保护范围内其它建筑的风格应与历史建筑协调。2.3村庄建设用地标准2.3.1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按两类控制。I类为70-90m2/人,适用于规模较小(800-1500人),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村庄;Ⅱ类为90-130m2/人,适用于规模较大(1500人以上),人均耕地大于1亩的村庄。表2.1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村庄类别人均建设用

5、地指标(m2/人)I类(800-1500人)70-90Ⅱ类(1500人以上)90-1302.3.2村庄各类建设用地占总建设用地的比例应按表2.2执行。各类建设用地取值相加不应超过总建设用地上限。表2.2建设用地标准项目计量单位占总建设用地比重(%)I类人均面积(m2/人)Ⅱ类人均面积(m2/人)规划总用地ha1、村庄建设用地ha10070—9090—130其中居住建筑用地ha70—8049—7263—104公共建筑用地ha3—72.1—6.32.7—9.1道路广场用地ha12—188.4—16.210.8—23.4绿化用地ha4—82.8—7.23.6—10.42、其它用

6、地ha注:其它用地包括公用工程、生产性服务设施用地、水域、林地等。2.4村庄布局模式2.4.1村庄布局基本模式2.4.1.1集中式布置模式2.4.1.2开敞式布置模式2.4.2按自然地理条件划分2.4.2.1平原地区模式2.4.2.2水网地区模式2.4.2.3丘陵地区模式2.4.3按村庄规模划分2.4.3.1适用于800—1500人2.4.3.2适用于1500—3000人2.4.3.3适用于3000人以上2.4.4村庄扩建基本方式第三章公共设施3.1公共设施分类村庄公共设施分为公益型和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两类。3.1.1公益型公共设施,指村(居)委会、幼儿园(托儿所)、小学

7、、文化站、老年活动室、卫生所(计生站)、公共礼堂、文化宣传栏、运动场地等公共设施。3.1.2商业服务型公共设施,指日用百货、集市贸易、食品店、粮店、综合修理店、小吃店、便利店、理发店、娱乐场所、农副产品加工点等公共设施。3.2公共设施布置原则3.2.1公共设施的配套水平应与村庄人口规模相适应。3.2.2公益型公共设施宜集中布置,形成村庄公共活动中心。在方便使用、综合经营、互不干扰的前提下,可采用综合楼或组合体。3.2.3根据村庄人口结构的不同结合村庄公共设施中心或村口布置公共活动场地,满足村民交往活动的需求。3.2.4小学应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