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疗的比较课件

藏医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疗的比较课件

ID:15622739

大小:1.56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8-04

藏医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疗的比较课件_第1页
藏医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疗的比较课件_第2页
藏医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疗的比较课件_第3页
藏医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疗的比较课件_第4页
藏医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疗的比较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藏医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疗的比较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藏医、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诊疗的比较天祝县藏医院高坤药王山引言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两支奇葩的藏医学和中医学,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其各自独特的医学理论、诊疗方法与显著的临床效果,为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两种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其内容也存在着相同与差异。本文从比较学角度,对两个医药学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藏医学与中医学的历史渊源藏医学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一,它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是藏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与疾病进行斗争的基础上,又吸收和借鉴了古代印度医学、

2、古代中医学和古代斯里兰卡医学等的精华,经过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独特诊疗手段以及浓厚藏族特色的医学体系。中医学也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汉族人民同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影响之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的独特的医疗体系。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藏汉两族在政治经济、医疗科学和文学艺术方面进行过广泛的交流,尤其是在唐代,吐蕃王朝与唐朝的联姻更使得汉藏交流更近了一步,文成公主和金成公主人藏,都带去了大批的医学典籍和医官,对汉藏

3、医学的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藏医学理论当中关于“心开窍于舌,肝开窍于目”以及部分穴位的名称和位置,以及药物的分类等与中医的内容相同,从中可以窥见两种医学体系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痕迹。藏族医学与中医学的异同点藏族医学与中医学的理论内容的比较体现在:●人体解剖●生理●病理●治疗方面●诊断对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的认识上有关脏腑的名称与功能藏医学认为人体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姆休),而中医的藏象学说认为人体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

4、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可见汉藏医学关于五脏的命名有相同之处,而关于六腑的命名,胆、胃、大小肠、膀胱的命名,汉藏医学相同而中医六腑当中最大的腑命名为三焦,而藏医另一个腑的名称是三姆休。有关脏腑的名称与功能对于脏腑功能的认识上,藏医认为心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君王,高高的端坐在宝座上,与中医《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的“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有共同之处,藏医认为肺犹如大臣和太子,围绕着君王,也与中医“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有相同之处,藏医认为肝和脾是君王的王后和嫔妃,居于君王之下

5、,但关系密切,这与中医“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和“脾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有着较大的差异。藏医认为肾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外戚,非常重要,也与中医“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有别。六腑的生理功能的描述中,关于胃、大小肠、胆和膀胱功能的描述,两种医学相近,而六腑当中的三焦和三姆休不但名称上不同,功能也存在很大差异,藏医的三姆休是指人的生殖器官,在男性指精囊,女性指卵巢与人的生殖功能有关,而中医的三焦是个孤腑,是人体气和水液运行的通路。关于人体当中脉络的认识两种传统医学差异较大能藏医学认为人体的脉络分为黑

6、脉和白脉,其中白脉十分重要,它起自脑部,在《四部医典》中曾提到:“从脑部脉的海洋里,像树根一样向下延伸,司管传导的水脉有19条。”这些白脉从脑部向下,分布到全身,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神经。关于黑脉,则相当于血管,并且能区别出跳动的脉和不跳动的脉,大致有韧成脉、普通脉、联合脉和维持生命脉。而中医学对脉络的认识是有名的经络学说t21,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由经脉(十二正经、十二经别和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脉(是经脉的小分支,即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及其连属组织(经筋、皮部)组成。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

7、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其他除了脏腑、脉络以外,藏医认为:人体还有七基质和三秽,七基质包括食物精微、血液、肌肉、脂肪、骨骼、精液,三种秽物是粪便、尿液和汗液,这些物质在人体当中保持一定的数量,并且相互之间存在联系和影响,他们之间的协调和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保证。而我们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经络当中运行着气、血、津液,它们之间在生理功能上相互联系,病变时相互影响。如“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津行,气停则津凝”“津血同源,盛则同盛,衰则具衰”。精

8、液骨髓骨质脂肪肌肉血液饮食精微七物质及三垢粪便尿液汗液对疾病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藏医学认为引起人体发病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类,内因是指贪、嗔、痴3毒,而外因是指时令季节因素、饮食不当,起居失常等可以导致人体当中3大因素(藏语音译为隆、赤巴和培根)、七基质和三种秽物的过剩、虚衰和机能紊乱,引发机体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中医学认为导致人体发病的病因有3大类:外感性致病因素(六淫和瘟疫邪气)、内伤性致病因素(七情、饮食和劳逸)、其他致病因素(外伤、虫兽伤、药邪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