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油峰值预测模型的中国石油供需预测及分析

基于石油峰值预测模型的中国石油供需预测及分析

ID:15631405

大小:15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4

基于石油峰值预测模型的中国石油供需预测及分析_第1页
基于石油峰值预测模型的中国石油供需预测及分析_第2页
基于石油峰值预测模型的中国石油供需预测及分析_第3页
基于石油峰值预测模型的中国石油供需预测及分析_第4页
基于石油峰值预测模型的中国石油供需预测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石油峰值预测模型的中国石油供需预测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石油峰值预测模型的中国石油供需预测及分析冯连勇1李君臣1庞雄奇1赵庆飞2唐旭1赵林1王琳1(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国内石油产量增长乏力,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导致中国石油进口量越来越大,2006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47%。基于石油峰值预测模型,预测出中国石油需求的峰值时间为2034年,峰值需求量为6.33×108t;中国石油产量的峰值时间为2026年,峰值产量为1.94×108t。并指出,针对供需矛盾,中国政府应当积极

2、采取措施应对。关键词:石油峰值;石油需求;石油供给;预测模型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石油需求已经超过了其国内石油的生产能力,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大。本文利用石油峰值预测模型,如Hubbert模型、广义翁氏模型、HCZ模型预测了中国未来石油供需情况,并对此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对把握中国未来石油供需形势及其走势具有重要的作用。1石油峰值预测模型介绍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对石油峰值问题已经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最早开始峰值研究的是美国的石油地质学家Hubbert,1949年他提出了矿物资源的“钟型曲线”问题[1],随后他又发现了矿产资源枯

3、竭规律。在中国,由翁文波院士在1984年提出了任何事件都有“兴起—成长—成熟—衰退”的自然过程[2],油气年产量的变化也可以表示为这种过程。为更好地研究石油峰值问题,世界上很多专家、学者们相继提出了众多峰值预测模型。以下主要介绍3种峰值预测模型,即Hubbert模型、广义翁氏模型及HCZ模型。Hubbert模型是Hubbert于1962年首次提出的,并准确预测了美国石油峰值的来临时间[3];广义翁氏模型是中国学者陈元千教授于1996年提出的[4];HCZ模型则是中国学者胡建国、陈元千、张盛宗于1995年提出的[5]。Hubb

4、ert模型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广义翁氏模型和HCZ模型仅在中国国内应用较多,在国外应用不多。我们在进行预测分析的同时,也想把这两种模型介绍给国外的专家、学者,使其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另外,这些峰值预测模型是用来预测油田储量、产量的,很少应用于石油需求方面的预测,但我们认为基于任何事件都有“兴起—成长—成熟—衰退”自然过程的理论,石油需求也会是这样一个过程。因此,通过典型峰值预测模型对石油需求进行预测也是行之有效的。根据上述参考文献资料,总结了3种预测模型的主要关系式(见表1):表13种预测模型的主要关系式

5、预测模型基本公式峰值产量公式峰值时间公式Hubbert模型;广义翁氏模型;HCZ模型;10式中:Q——年产量,104t;Qmax——最高年产量,104t;t——开发时间,a;tm——最高年产量发生时间,a;NR——可采储量,104t;NP——累计产量,104t;a,b——预测模型常数。2中国石油供给分析2.1中国石油产量分析从全国总体上看,从1949年到1957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年产量在1000×104t以下;随着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石油产量在60年代持续增长,并在1969年超过了2000×104t;2

6、0世纪70年代渤海湾盆地各油田的发现与投产以及大庆油田的稳步上产,使中国石油产量从1973年以后每年增加1000×104t的速度稳定上升,1978年年产量突破1×108t。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产量增速有所放缓,但仍然保持逐步上升的趋势,2006年达到了1.84×108t。图1中国石油历年产量图从东中西部、海上分别来看:东部老油田是中国石油主力产区,产量曾长期呈上升趋势,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石油产量的支柱。但是随着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勘探开发程度逐渐加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东部老油田在中国石油产量构成中,比例逐步减少,

7、从1984年的94%降低到2004年的63%,预计今后产量还将持续下降。作为中国主要石油基地的东部老油田经历了近30年的储、产量增长之后转向下降,这不能不被视为一个影响中国石油发展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6]。中、西部石油产量构成比例近20年来一直在上升,从1984年的6%上升到2004年的23%,占全国产量的近四分之一,成为中国石油产量的重要来源。中国最老的产油区都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建国初期也曾几乎把全部普查勘探力量集中在该区。然而,由于大庆油田的发现,中国石油生产开始“战略东移”,使中、西部地区长期成为被忽视的

8、地方;1984年塔里木盆地沙参2井的发现,中、西部又开始被重视起来,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和酒西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很大进展[7],成为对东部老油区实现产区战略接替的主要希望所在[8]。中、西部地区的增产不仅弥补了同期东部老油区的减产,而且也是中国石油产量增长的首要贡献者。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