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表及填表说明1

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表及填表说明1

ID:15906319

大小:338.62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8-06

上传者:U-4649
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表及填表说明1_第1页
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表及填表说明1_第2页
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表及填表说明1_第3页
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表及填表说明1_第4页
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表及填表说明1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健康状况调查表及填表说明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附件2职业病名称编码代码表编码职业病名称编码职业病名称编码职业病名称CFB尘肺FSB05放射性皮肤疾病ZDB12砷化氢中毒CFB01矽肺FSB06放射性肿瘤ZDB13氯气中毒CFB02煤工尘肺FSB07放射性骨损伤ZDB14二氧化硫中毒CFB03石墨尘肺FSB0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ZDB15光气中毒CFB04碳黑尘肺FSB09放射性性腺疾病ZDB16氨中毒CFB05石棉肺FSB10放射复合伤ZDB17偏二甲基肼中毒CFB06滑石尘肺FSB11其他放射疾病ZDB18氮氧化合物中毒CFB07水泥尘肺ZDB职业中毒ZDB19一氧化碳中毒CFB08云母尘肺ZDB0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ZDB20二硫化碳中毒CFB09陶工尘肺ZDB0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ZDB21硫化氢中毒CFB10铝尘肺ZDB0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ZDB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CFB11电焊工尘肺ZDB0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ZDB23工业性氟病CFB12铸工尘肺ZDB05铍病ZDB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CFB13其他尘肺ZDB0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ZDB25四乙基铅中毒FSB职业性放射性疾病ZDB0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ZDB26有机锡中毒FSB0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ZDB0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ZDB27羰基镍中毒FSB0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ZDB0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ZDB28苯中毒 FSB0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ZDB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ZDB29甲苯中毒FSB04内照射放射病ZDB11铀中毒ZDB30二甲苯中毒编码职业病名称编码职业病名称编码职业病名称ZDB31正己烷中毒ZDB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PFB职业性皮肤病ZDB32汽油中毒ZDB50有机磷农药中毒PFB01接触性皮炎ZDB33一甲胺中毒ZDB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PFB02光敏性皮炎ZDB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ZDB52杀虫脒中毒PFB03电光性皮炎ZDB35二氯乙烷中毒ZDB53溴甲烷中毒PFB04黑变病ZDB36四氯化碳中毒ZDB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PFB05痤疮ZDB37氯乙烯中毒ZDB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PFB06溃疡ZDB38三氯乙烯中毒ZDB56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PFB07化学性皮肤灼伤ZDB39氯丙烯中毒WLB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PFB08其他职业性皮肤病ZDB40氯丁二烯中毒WLB01中暑YBB职业性眼病ZDB41三硝基甲苯中毒WLB02减压病YBB01化学性眼部灼伤ZDB42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WLB03高原病YBB02电光性眼炎ZDB43甲醇中毒WLB04航空病YBB0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ZDB44酚中毒WLB05手臂振动病KBB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ZDB45五氯酚(钠)中毒SWB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KBB01噪声聋ZDB46甲醛中毒SWB01炭疽KBB02铬鼻病 ZDB47硫酸二甲酯中毒SWB02森林脑炎KBB03牙酸蚀病ZDB48丙烯酰胺中毒SWB03布氏杆菌病ZLB职业性肿瘤编码职业病名称编码职业病名称编码职业病名称ZLB0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ZLB06氯乙烯所致干血管肉瘤QTB02职业性哮喘ZLB0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ZLB07焦炉工人肺癌QTB0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ZLB03苯所致白血病ZLB08铬酸盐制造工人肺癌QTB04棉尘病ZLB04氯甲醚所致肺癌QTB其他职业病QTB0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ZLB0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QTB01金属烟热 附件3职业病危害因素编码代码表编码职业危害因素名称编码职业危害因素名称编码职业危害因素名称FC粉尘HX009铀及其化合物HX032磷化氢(膦)FC001矽尘HX010铬及其化合物HX033一氧化碳FC002煤尘(游离SiO2含量<10%)HX011镍及其化物(不含羰基镍)HX034砷化三氢(胂)FC003石墨尘HX012四乙基铅HX035氰化氢FC004炭黑尘HX013羰基镍HX036氟化氢FC005石棉尘HX014氧化锌HX037硫酸FC006滑石尘HX015有机锡HX038硝酸FC007水泥尘(游离SiO2含量<10%)HX016磷及其化合物(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除外)HX039盐酸FC008云母尘HX017磷化锌HX040氢氧化钠FC009陶瓷尘HX018磷化铝HX041苯FC010铝尘(铝、氧化铝、铝合金粉尘)HX019氰化钠、氰化钾HX042甲苯FC011电焊烟尘HX020砷及其化合物(不含砷化氢)HX043二甲苯FC012铸造粉尘HX021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HX044正己烷FC013其他粉尘HX022甲醛 HX045汽油HX化学毒物HX023氮氧化合物HX046二硫化碳HX001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HX024碳酰氯(光气)HX047二氯乙烷HX002汞及其化合物HX025二氧化硫HX048三氯甲烷(氯仿)HX003锰及其化合物HX026氨气HX049氯乙烯HX004镉及其化合物HX027氯气HX050氯丙烯HX005铍及其化合物HX028硫酸二甲酯HX051三氯乙烯 HX006铊及其可溶性化合物HX029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HX052氯丁二烯HX007钡及其化合物HX030一甲胺HX053四氯化碳HX008钒及其化合物HX031硫化氢 HX054苯胺HX055N-甲基苯胺HX081荧光素HX107肼类化合物(含肼)HX056N-异丙基苯胺HX082荧光增白剂HX108二甲基甲酰胺HX057对硝基苯胺HX083油彩HX109沥青HX058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HX084柴油HX110焦炉逸散物HX059二苯胺HX085煤油HX111肥皂添加剂HX060二甲基苯胺HX086蒽油HX112合成清洁剂HX061联苯胺HX087木酚油WL物理因素HX062硝基苯HX088松节油WL001高温HX063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HX089润滑油WL002噪声HX064二硝基甲苯HX090焦油WL003局部振动HX065三硝基甲苯HX091环氧树脂WL004高气压HX066苯酚HX092尿醛树脂WL005低气压HX067对苯二酚HX093酚醛树脂WL006高湿HX068多氯酚(含五氯酚)HX094有机磷类农药WL007紫外线HX069硫氯酚HX095氨基甲酸酯类农药WL008激光HX070甲醇HX096拟除虫菊酯类农药WL009电离辐射(α、β、γ、χ射线等,包括放射性物质可能产生的各种射线)HX071乙醇HX097杀虫脒WL010电磁辐射HX072醚类化合物HX098溴甲烷WL011 非电离辐射(a紫外线、b激光、c微波辐射、d射频辐射、e工频电场辐射、f工频磁场辐射)HX073氯甲醚HX099六氯苯QT其他职业危害因素HX074多氯联苯HX100氯丙嗪QT001棉尘HX075氯化萘HX101氯噻嗪QT002嗜热性放线菌HX076多氯萘HX102酚噻嗪QT003不良作业条件(压迫及摩擦)HX077醌HX103异丙嗪QT004炭疽杆菌HX078蒽醌HX104聚氯乙烯QT005森林脑炎病毒HX079吖啶HX105丙烯酰胺QT006布氏杆菌HX080菲HX106丙烯腈QT009其他 附件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代码行业名称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10非金属矿采选业11其他采矿业13农副食品加工业14食品制造业15饮料制造业16烟草制品业17纺织业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家具制造业22造纸及纸制品业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27医药制造业28化学纤维制造业29橡胶制品业30塑料制品业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4金属制品业35通用设备制造业36专用设备制造业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20 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4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61计算机服务业62软件业99其他附件520 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行业名称指标名称计算单位大型中型小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2000及以上300~2000以下3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资产总额万元40000及以上4000~40000以下4000以下建筑企业从业人员数人3000及以上600~3000以下6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资产总额万元40000及以上4000~40000以下4000以下批发企业从业人员数人200及以上100~200以下1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数人500及以上100~500以下1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及以上500~3000以下500以下交通运输业企业从业人员数人3000及以上500~3000以下5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邮政企业从业人员数人1000及以上400~3000以下400以下销售额万元30000及以上3000~30000以下3000以下附件620 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与代码代码类型说   明100内资企业110国有企业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120集体企业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130股份合作企业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140联营企业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141国有联营企业142集体联营企业143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149其他联营企业150有限责任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51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授权的投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159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以外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60股份有限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170私营企业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171私营独资企业按《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一名自然人投资经营,以雇佣劳动为基础,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172私营合伙企业按《合伙企业法》或《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按照协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企业。20 173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按《公司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规定,由两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174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按《公司法》的规定,由五个以上自然人投资,或由单个自然人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190其他企业除上述之外的其他内资经济组织。20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10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的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220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或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230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在内地由港澳台地区投资者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240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外经贸部依法批准设立,其中港、澳、台商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达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凡其中港、澳、台商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小于25%的,属于内资企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300外商投资企业310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国企业或外国人与中国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320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国企业或外国人与中国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或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330外资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内地由外国投资者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340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外经贸部依法批准设立,其中外资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达25%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凡其中外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小于25%的,属于内资企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附件7单位隶属关系代码表20 代码隶属关系名称说明10中央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各部委及其所属机构、国务院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及其所属机构20省包括自治区、直辖市40市、地区包括自治州、盟、省辖市、直辖市辖区(县)50县包括地(州、盟)辖市、省辖市辖区、自治县(旗)、旗、县级市60街道、镇、乡 61街道 62镇 63乡 70居民、村民委员会 71居民委员会 72村民委员会 90其他 20 附件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域代码650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50100  乌鲁木齐市650101   市辖区650102   天山区650103   沙依巴克区650104   新市区650105   水磨沟区650106   头屯河区650107   达坂城区650109   米东区650121   乌鲁木齐县650200  克拉玛依市650201   市辖区650202   独山子区650203   克拉玛依区650204   白碱滩区650205   乌尔禾区652100  吐鲁番地区652101   吐鲁番市652122   鄯善县20 652123   托克逊县652200  哈密地区652201   哈密市652222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652223   伊吾县652300  昌吉回族自治州652301   昌吉市652302   阜康市652323   呼图壁县652324   玛纳斯县652325   奇台县652327   吉木萨尔县652328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652700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652701   博乐市652722   精河县652723   温泉县652800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652801   库尔勒市652822   轮台县652823   尉犁县652824   若羌县652825   且末县652826   焉耆回族自治县652827   和静县652828   和硕县652829   博湖县652900  阿克苏地区652901   阿克苏市652922   温宿县652923   库车县652924   沙雅县652925   新和县652926   拜城县652927   乌什县652928   阿瓦提县652929   柯坪县653000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653001   阿图什市653022   阿克陶县653023   阿合奇县653024   乌恰县653100  喀什地区653101   喀什市653121   疏附县20 653122   疏勒县653123   英吉沙县653124   泽普县653125   莎车县653126   叶城县653127   麦盖提县653128   岳普湖县653129   伽师县653130   巴楚县653131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653200  和田地区653201   和田市653221   和田县653222   墨玉县653223   皮山县653224   洛浦县653225   策勒县653226   于田县653227   民丰县654000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654002   伊宁市654003   奎屯市654021   伊宁县654022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654023   霍城县654024   巩留县654025   新源县654026   昭苏县654027   特克斯县654028   尼勒克县654200  塔城地区654201   塔城市654202   乌苏市654221   额敏县654223   沙湾县654224   托里县654225   裕民县654226   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654300  阿勒泰地区654301   阿勒泰市654321   布尔津县654322   富蕴县654323   福海县654324   哈巴河县654325   青河县20 654326   吉木乃县659000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659001   石河子市659002   阿拉尔市659003   图木舒克市659004   五家渠市附件9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问答本次调查的原则是不主动对社会和媒体宣传,任何部门、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有关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信息、情况和数据。调查最终结果经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后,统一对外发布。根据上述原则和要求,为避免对调查工作产生不必要的影响,顺利实施调查和动员和媒体应对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起草了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统一口径,供调查有关单位使用。一、为什么要开展本次调查?全面掌握20 职业病发病情况是科学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的基础。但是,近20年来我国没有开展过职业病调查工作,特别是随着经济所有制的多样化、用工制度的灵活性,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化,职业病防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职业病发病底数不清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本次调查工作的目的是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了解我国主要职业病危害分布、职业病危害接触人群、职业病发病人数分布及主要职业病病种及特点,为国家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二、全国职业健康状况重点调查为何在65个县(市)开展?本次调查时间紧、任务重,考虑到调查的组织能力、实施能力和工作基础,确定在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65个县(区、市)开展职业健康状况重点调查。65个县(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在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中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安全监管、财政、发展改革、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办公室,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必要的物质、经费支持,并取得了试点工作经验,这些都为顺利开展调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三、本次调查的职业危害和职业病的范围是什么?根据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实际,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存在粉尘、化学毒物危害的重点行业,开展尘肺病和职业中毒主要职业病的重点调查工作。四、本次重点调查为何只有部分工人得到职业健康检查?本次重点调查体检对象的选择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即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与普查相比,具有省时、省力、省物和细致的优点。因此,本次重点调查只是对部分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但由于遵循了随机化的原则,保障了每个被调查对象都有相同的被抽样的机会。20 五、本次重点调查对象为何不包括返乡农民工?本次重点调查的原则之一是将调查工作和日常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二条“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的规定,本次重点调查只对在岗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便于组织。六、本次调查对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有何要求?根据调查工作和日常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原则,承担本次调查有关职业健康检查的体检机构应符合以下要求:1.取得职业健康检查资质;2.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3.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实施方案、职业健康检查的质量控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要求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七、职业健康检查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如何处置?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的疑似职业病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依法告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用人单位依规定由取得职业病诊断的机构进行复查及职业病诊断。八、如何稳妥实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本次调查原则上只做不说,不单独发布有关调查信息、数据。各地要按照《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既要积极推进,又要稳妥实施。加强部门沟通,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时,及时报告,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重大问题要随时向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九、本次调查的产出是什么?20 本次调查能够了解我国主要职业病危害分布、职业病危害接触人群、职业病发病人数分布及主要职业病病种及特点,明确职业病的发病规律,为国家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十、本次调查的时间安排?按照《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方案》的要求,调查自2011年4月10日开始,2012年4月10日之前结束。其中2011年10月15日之前完成全国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调查;2011年9月30日之前完成全国近10年职业病报告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全国职业健康状况重点调查;2012年3月31日之前完成全国主要行业重点职业病发病推算;2012年4月10日之前完成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总报告。十一、如何积极稳妥实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各地各部门及各调查地区认真按照《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工作方案》的要求,做好组织工作。要从服务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将调查工作与日常职业卫生工作、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相结合,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相结合。十二、怎样处理未安排体检的工人要求职业健康检查?如果发生有应未安排体检的工人要求职业健康检查时,应做耐心的解释工作。其基本的解释口径为:本次重点调查体检对象的选择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即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特定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由于遵循了随机化的原则,保障了每个被调查对象都有相同的被抽样的机会。因此,本次重点调查只是对部分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十三、怎样处理返乡农民工要求职业健康检查?为便于组织,本次重点调查的原则之一是将调查工作和日常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本次重点调查中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由用人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 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组织的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因此,本次点调查只对在岗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20 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调查表24 附表1辖区基本情况调查表填表说明一、按照行政区域划分的所有县(区)均需要填写此表。各种类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由各省辖市明确统计县(区),避免遗漏或重复统计,并由上报单位加盖公章。二、请在填写调查表之前,认真阅读填表说明,明确调查表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三、请用圆珠笔或签字笔认真填写。题目中的选择题,请在选项前的数字上打“√”;对于填空题,请将结果写在横线上,所有涉及到数字的,均保留壹位小数。四、调查表中各指标的统计时间统一为2010年末。五、地区编码按照全国县级行政区域代码填写。六、所涉及概念的说明:(一)人口、经济指标第1题: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除离开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即所谓“口袋户口”的人。第2题:劳动力人口是指劳动适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口。它既包括劳动适龄人口中正在从事社会劳动并取得报酬或有正当收人的人口,也包括劳动适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失业人口。流动劳动力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迁移到外地居住或就业一个月及其以上,同时户籍不发生迁移的劳动力人口,包括流入和流出劳动力人口。流入劳动力人口是指迁移到调查辖区内的劳动力人口。流出劳动力人口是指调查辖区常住人口迁移到外埠的劳动力人口。24 (二)产业分布和职业人口指标第1题: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具体包括:(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但不包括禽兽捕猎和水产捕捞);(2)对农副产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粮油加工、食品加工、轧花、缫丝、纺织、制革等;(3)对采掘品的加工、再加工,如炼铁、炼钢、化工生产、石油加工、机器制造、木材加工等,以及电力、自来水、煤气的生产和供应等;(4)对工业品的修理、翻新,如机器设备的修理、交通运输工具(包括小卧车)的修理等。主导工业主要根据从业人数,结合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判断。第2题:企业规模划分依据“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详见附件8的说明。第3题: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如噪声、高温、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物理性因素,甲醛、苯、甲苯、铅、汞等化学性因素,炭疽、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生物性因素。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编码代码表》(附件6)填写。本调查实行属地调查,跨地区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均只计算属地内的数量。(三)职业卫生资源信息第3题:辖区内获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资格机构数是指未同时获得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格的机构数;辖区内获得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格机构数是指未同时获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资格的机构数。第5题:辖区内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申报数是指辖区内已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的企业数。(四)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是指2010年辖区实际监督的有毒有害企业数与辖区内所有有毒有害企业数的比例。24 企业编码□□—□□—□□—□□□□□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用人单位调查表)填报单位名称(盖章):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联系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指导组制二○一一年38 职业健康状况调查填表说明(用人单位部分)表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填表说明企业编码由全国县级行政区划代码六位(6位)和企业流水号(5位)组成,由被调查县(区)全国职业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指导小组统一编写。填报单位名称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存在或产生粉尘、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等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的生产经营单位,包括登记注册的个体经营(以下均简称“填报单位”)。填写时,应填写登记注册时所用的全称。法人单位名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填报单位,直接填写本单位名称;填报单位没有法人资格,但上级具有法人资格的,需填写上级法人组织的名称;既无法人资格,又无上级法人组织的填报单位,填写与本单位登记注册名称。法定代表人法人单位填写本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姓名;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生产经营单位,填写单位负责人的姓名。单位注册地址指填报单位的详细地址,须填写清楚所在区县、乡镇或街道、门牌号或注册地点;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应先填写所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名称,再填写单位的详细地址。邮政编码指填报单位所在地的6位邮政编码。企业规模划分依据“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详见附件8。企业经济类型依据“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与代码”,详见附件9。职业卫生负责人填报单位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的填写机构负责人姓名;没有管理机构的填写负责此项工作的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姓名。均没有的填写“无”。38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在“有”或者“无”后面的“□”内划“√”。注册类型依据“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与代码”,详见附件9。所属行业指填报单位所处的行业类别。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所给出的行业名称进行填写,见附件7。隶属关系指填报单位在行政管理上的隶属,参照《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2404-1997)标准,按“中央在京、市属、区县、乡镇(街道)及乡镇(街道)以下”填写。无隶属关系填写“无”。见附件10。上级主管单位指填报单位所在行业的主管部门,如市建委、市交通委、市市政管委、市新闻出版局、药品监督局等。无行业主管部门的填写“无”。实际从业人员数指填报单位内实际从业人员数量,包括填报单位在册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及与填报单位存在事实劳务关系的从业人员(包括与劳务公司签订佣工合同以及填报单位雇佣的人员,含流动工人、季节工、临时工),以填报之日上溯一年内,实际从业人员最高值计。若存在跨地区的外协人员,则只计算属地内的人数。流动人数是指外出就业一个月及其以上,且户口不在当地的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包括流入和流出人数。生产工人数指填报单位内从事生产作业的工人,包括在册人员和存在事实劳务关系的从业人员(含流动工人、季节工、临时工),不包括管理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指填报单位生产作业中,实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数,包括在册人员和存在事实劳务关系的从业人员。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数指填报单位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工作地点)的数量。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种)38 指填报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的数量。包括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和其它等4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点数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或者工作地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点数的总量。38 企业编码□□—□□—□□—□□□□□附表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填报单位名称 法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 联系电话单位注册地址 作业场所地址 邮政编码 企业规模 企业经济类型 职业卫生负责人 联系电话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有□无□ 注册类型 所属行业 隶属关系 上级主管单位 实际从业人员数(人)总数:女:2010年流动人数: 生产工人数(人)总数:女:2010年流动人数: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人)总数:女:2010年流动人数: 职业病危害作业场所数(个) 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点数(个) 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38 表2-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表填表说明作业场所名称指生产作业人员直接从事操作或经常停留、且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或者工作地点。一般按生产车间、生产装置或设施、辅助生产设施的名称填写,也可以按生产工艺流程的相对独立的作业单元填写。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按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下的具体危害因素代码填写,如粉尘类下的矽尘、煤尘、石棉尘等,详见附件6。38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指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序或装置名称。接触危害因素人次数指在该作业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人数。对于同时接触2种及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按照每种危害因素分别计算接触人数,如某劳动者同时接触粉尘和噪声,则接害总人次数为2。38 企业编码□□—□□—□□—□□□□□表2-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表序号作业场所(工作地点)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代码)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接触危害因素人次数总人次数女劳动者人次数                        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38 表2-2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调查表填表说明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病有害因素,如噪声、高温、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物理性因素,甲醛、苯、甲苯、铅、汞等化学性因素,炭疽、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生物性因素。职业禁忌证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疑似职业病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可视为疑似职业病:1、劳动者所患疾病或健康损害表现与其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不能排除的;2、同一工作环境中,同时或者短期内发生2例或者2例以上健康损害表现相同或者相似病例,病因不明确,又不能以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等群体性疾病解释的;3、同一工作环境中已发现职业病病人,其他劳动者出现相似健康损害表现的;4、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认为需要作进一步的检查、医学观察或诊断性治疗以明确诊断的;5、劳动者已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的健康损害表现,但未达到职业病诊断标准规定的诊断条件,而健康损害还可能继续发展的。如职业病诊断标准中规定的观察对象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健康检查是指由获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的健康检查。此次调查,用人单位为劳动者进行的健康检查为职业健康检查时才填写表2-2中的第3部分。38 企业编码□□—□□—□□—□□□□□表2-2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调查表1.本企业2008-2010年是否对劳动者进行了健康检查?有健康检查的在相应的年份打“√”(可多选。如果选“(4)”,则不需填写表2-2)。(1)2008年进行了健康体检□(2)2009年进行了健康体检□(3)2010年进行了健康体检□(4)3年均未进行健康体检□2.是否为职业健康检查?(1)是□(2)否□(3)既有职业健康检查又有一般健康检查如果否,请填写如下内容:2008年健康体检总人数人,男人,女人。2009年健康体检总人数人,男人,女人。2010年健康体检总人数人,男人,女人。如果是,请继续填写表2-2内容。3.近3年职业健康检查情况38 2008年2009年2010年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接触人数体检人数检出疑似职业病人数检出职业禁忌证人数接触人数体检人数检出疑似职业病人数检出职业禁忌证人数接触人数体检人数检出疑似职业病人数检出职业禁忌证人数上岗前体检粉尘毒物噪声其他体检机构名称:体检机构名称:体检机构名称:在岗期间体检粉尘毒物噪声其他体检机构名称:体检机构名称:体检机构名称:离岗前体检粉尘毒物噪声其他体检机构名称:体检机构名称:体检机构名称: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38 表2-3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参保情况调查解除劳动合同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除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终止劳动合同指在事先确定好的条件成就之时,劳动合同自行失效不再执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也自动消除。工伤保险应参保人数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38 企业编码□□—□□—□□—□□□□□表2-3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参保情况调查表已订立劳动合同人数未签订劳动合同人数劳动合同中是否有劳动条件和职业病危害防护相关的内容是□否□按新《劳动合同法》已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数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后是否进行备案登记是否签订了集体合同备注是□否□是□否□是否参加工伤保险是□否□工伤保险应参保人数工伤保险实际参保人数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38 企业编码□□—□□—□□—□□□□□表2-4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调查表年度调查项目调查内容是否调查项目调查内容是否责任制制定专门职业卫生责任制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中含有职业卫生内容前期预防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全部评价□部分评价□未评价□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全部评价□部分评价□未评价□职业卫生管理制定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并实施管理机构设置或者指定有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管理制度,并实施进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数个合格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建立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管理制度车间及班组配备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和使用制度教育和培训制定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计划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设置警示标识按计划实施?全部实施□部分实施□未实施□如果实施,上一年度职业卫生培训率%在各种安全教育和培训中,含有职业卫生内容并实施劳动合同中有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注:请在“是否”所对应的栏内划“√”。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3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