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剂起沉疴_附子、熟地

重剂起沉疴_附子、熟地

ID:16071312

大小:265.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8-07

重剂起沉疴_附子、熟地_第1页
重剂起沉疴_附子、熟地_第2页
重剂起沉疴_附子、熟地_第3页
重剂起沉疴_附子、熟地_第4页
重剂起沉疴_附子、熟地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剂起沉疴_附子、熟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今大剂量用药分论——熟地卷温阳祛寒附子奇功阴阳为纲,判分万病。阳气推重,阴火辨明。火神附子,独步医林。薪火相传,于今犹兴。l附子最有用,亦最难用。——恽铁樵l附子是心脏之毒药,又是心脏之圣药。变更附子的毒性,发挥附子的特长,医之能事毕矣。——祝味菊提要:附子为药中之四维,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因其对于阳气无可替代的温补作用,受到了历代医家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运用大剂量附子治疗急危重症、疑难杂症的记录,屡见于古今各家医著。宋代林景熙诗曰:“洞霞疑接台峰近,石栈空歌蜀道难。一种灵苗人不识,半山霜露夜痕干。”诗

2、中的灵“灵苗”指的是大温大热之品——附子。附子应用,尤其大剂量应用,古已有之。如唐代《千金要方》就有记载用附子达“四两”者(合今约130g,按五版《方剂学》所载古今度量衡换算法),近人祝味菊、吴佩衡等都能善用大剂量附子屡起沉疴,但同时也有不少医家因畏其剧毒而不敢应用,或用之不当,反致中毒。附子,“药中四维”之一,足见其重要,要善用,不可滥用,不必禁用。1、附子应用广泛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有人统计,《伤寒杂病论》中共有32首方剂中使用了附子,实开后世应用附子之先河。如,附子与干姜、甘草相配而为回阳救逆第一方。四逆汤是

3、以附子为主的代表方剂,附子与干姜、甘草配伍,此是附子的最重要配伍,又称“仲景附子配伍法”。考火神派诸家如吴佩衡、范中林、卢崇汉等用附子时,最常用的就是四逆汤,吴佩衡还经常加入肉桂,称为“回阳饮”;真武汤,附子与茯苓、白术、白芍、生姜相配温阳利水;附子汤,附子与人参、白术、茯苓、白芍相配温阳益气;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与麻黄、细辛配伍温经发表;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附子与白术等相配治风湿骨节烦痛(术附合用为除湿之圣药);等等。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创温脾汤,将附子、大黄、人参、干姜、甘草熔于一炉,功在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4、,这是对张仲景大黄附子汤的发挥,近人用于急性菌痢、慢性肾炎等,疗效很好。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的参附汤,为回阳固脱的代表方剂,是抢救心力衰竭的主方。宋·魏岘《魏氏家藏方》中的芪附汤,被后世立为益气温阳、回阳救逆的主方。明·陶节庵《伤寒六书》中的回阳救急汤,方中既有回阳救逆的附子、干姜、肉桂,又有益气生脉的人参、五味子、炙甘草,还有麝香,增强了温通开窍作用。清·王清任所创急救回阳汤,将附子、干姜与桃仁、红花配伍,诚为回阳救逆法与活血祛瘀法组方的典范,为治疗心衰、挽救生命开拓了一条新道路。附子能温肾阳,朱良春[3]既用附

5、子于肾阳虚惫不能化气行水、尿少所致之水肿,又用于虚劳之夜尿频多、腰痛神疲之症;还于泌尿系结石方中稍佐附子3-5g,以增排石之功。附子又为痹证要药,朱氏治风湿热痹常用附子配苍白术、黄柏、蚕沙、忍冬藤、萆薢、薏苡仁;不唯痹证,诸多慢性炎症,亦多用附子,他认为[3],不能因为有一个“炎”字,就不敢用附子,附子其实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当然总的还是以辨证论治为指归;同时附子也可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配伍,仲景治肠痈之薏苡附子败酱散,即已开先例。何绍奇[3]还用于治疗小儿中毒型菌痢、麻疹合并肺炎。近年来以附子为主的四逆汤(及其改进剂型

6、)治疗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广泛用于内科临床。据万方数据库统计,其在500张常用著名方剂中的使用频率为13.2%,排第9位。(中国中药杂志,1996)35古今大剂量用药分论——熟地卷附子,广泛应用,由来已久,肇自伤寒,后世广之,或救心衰,或来消炎,也可止痛2、重用理论根据附子之功,在于能温五脏之阳。中医历来重视阳气。天行健,阳气主导。重视阳气,肇始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金元时期,朱丹溪阐述君相二火对于生命的重要性,认为“天非此火不能生万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明代孙一奎非常重视温养阳气,如用大剂

7、温补升提治气虚中满,附子理中汤治口疮可见一斑。张景岳以重视阳气闻于世,提出了“阳常不足,阴本无余”和“气不足便是寒”的观点,力纠当时医林恣用寒凉之偏,在其《大宝论》中,提出“生化之权,皆由阳气”,在生命活动中,“难得而易失者惟此阳气,既失而难复者亦惟此阳气”,得出了“阳非有余”的结论。“得阳则生,失阳则死”,故张氏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清代火神派医家郑钦安深受其影响。郑氏以阴阳为纲,统分万病,“认证只分阴阳”,“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火神派的主要学术思想为重视阳气,崇尚扶阳。在阴阳两纲中,

8、特别看重阳气特别是元阳,认为元阳是人身立命之根本,对阳虚阴盛病证的辨识全面深刻,用药上善用大剂附子干姜等辛热药。唐步祺在总结郑氏学术经验时说:阴阳为纲,尤重心肾阳气。《医理真传》“一阳落于二阴之中,化而为水,立水之极(是阳为阴根也),水性下流,此后天坎卦定位。不易之理也。须知此际之龙,乃初生之龙,(龙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