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活经验,尊重相异构想

关注生活经验,尊重相异构想

ID:1608722

大小:4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2

关注生活经验,尊重相异构想_第1页
关注生活经验,尊重相异构想_第2页
关注生活经验,尊重相异构想_第3页
关注生活经验,尊重相异构想_第4页
关注生活经验,尊重相异构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生活经验,尊重相异构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注生活经验,尊重相异构想——《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案例分析泗泾小学赵雁“相异构想”,源于上世纪70年代,西方一些从事课程教学研究的学者,先后对学生的前科学知识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表明,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形成了一些非科学的概念和一些儿童阶段特有的思维方式。这些往往是由日常生活和个人经验积累过程中形成的偏离科学现象与本质的感性认识,或偏离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专家们将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形成的这类概念称为前科学概念或简称为“前概念”,而把儿童

2、围绕“前概念”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有的思维结构称为“相异构想”。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有教师极力控制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学生的每一步想法,希望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完成目标。但是即使这样,每节课上学生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又或者会有这样的情况,一旦学生出现了一个“奇谈怪论”,老师无论再怎么强调,学生的印象都是那么深刻,很难纠正。这些其实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相异构想,可见“相异构想”十分具有普遍性,研究它、矫正它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儿童在学习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这些知

3、识往往是新知识与旧知识,新的思维方式与旧的思维方式相互混杂后的产物,而且这些认知大都停留在具体表象的认识,并不能转化成抽象的概念。传统的教学观点认为学习是吸收知识的过程,如同海绵吸水,只要把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一些错误的概念自然会被纠正。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纠正他们原有的相异构想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才能进行可持续性的学习。片断一:……师:小朋友们表现的真好!赵老师也准备了玩具表扬大家。看!(出示)你们知道赵老师准备这些玩具花了多少钱吗?怎么列式?生:32+25=(板书)师:你会算吗?5生

4、说算法。板书57元。师:说得太棒了!看,钥匙找到了!“快进去看看吧!”出示商店主题图师:派大星迫不及待了,他要买“火车和皮球”,他要付给营业员多少元钱呢?如何列式?生:38+25=(板书)师: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生:第一个加数十位都是3,第二个加数都是25。第二个加数的十位都是2,个位都是5。师(停顿1秒):你观察的很仔细,这些数都属于(教师手指黑板)生(集体):两位数加两位数(板贴)师:有什么不同点呢?生:第一个加数的个位分别是2和8,其他都相同,就这一个不一样,变大了。师:变大了,

5、对结果有什么影响?生:变大了,个位加起来就超过10了,就是进位了。上面一个算式个位加起来不满10,就不是进位。(板贴)揭示课题。片断中,我预设学生会发现两个算式的共同点是均为“两位数加两位数”,可是在执教班级中却发现学生在找相同点的时候一直关注算式中具体的数字。如“第一个加数十位都是3,第二个加数都是25”,当我听他表述完之后,对他表示肯定,但是心中却有点着急,认为回答不符合我的要求,打乱了我的教学流程。于是我就直接指着黑板上的算式问:“这些都属于什么”,学生虽然集体说出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回到了

6、我的预设,但是这个过程并没有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没有把握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这样引导:“这些数都是由十位和个位组成,那么它们都是….”,学生一定能说出他们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这样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概念。在找不同点的时候,学生说:“第一个加数的个位分别是2和8。变大了。”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立刻做出反应,没有回避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对结果有什么影响?”5,学生发现8加5超过十是进位,从而成功引出进位的概念。教学中两次不同的引导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引发我的思考,让我发现关注

7、学生的相异构想多么重要。一、充分了解学生的相异构想一个生动灵活的课堂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了解他们的相异构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他们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也不同,以致他们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最终派生出形形色色的偏离了科学概念的相异构想。但是他们的生活又存在着共同点,而且在同一个教学环境中接受新的知识,他们的相异构想也就存在着共性。如何了解这些相同与不同,就需要老师走进学生。教师可以谈话的方式,或者访谈、调查等方式去了解这些构想,只有这样教师制定的教学内容

8、才会更加贴近学生,学生才会更顺应正确的科学知识。二、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暴露相异构想如何使课堂更具智慧,一直强调的是教师要有应变能力,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可是这一切都得建立在分析学生产生这样想法的根源上。如果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就不会认为学生的构想是幼稚奇怪的,才不会担心学生会暴露出“奇谈怪论”,相反会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将他们暴露出来,会很珍惜这些构想,因为他们才是新知的生长点。三、强化正确认识从这个片断还看出学生的构想并不是个体行为,而是能引起一定范围共鸣的行为。当一个学生把找相同点定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