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ppt - 世界大学城

戊戌变法.ppt - 世界大学城

ID:16094275

大小:3.97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8-08-07

戊戌变法.ppt - 世界大学城_第1页
戊戌变法.ppt - 世界大学城_第2页
戊戌变法.ppt - 世界大学城_第3页
戊戌变法.ppt - 世界大学城_第4页
戊戌变法.ppt - 世界大学城_第5页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ppt - 世界大学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困顿与延误的近代化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二、维新运动的兴起三、百日维新四、戊戌政变变法的背景变法的兴起变法的高潮变法的失败变法的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1861-65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起德国统一与宪法1871年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中国戊戌变法1898年世界之潮流: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中国之困窘:政治专制经济落后思想禁锢新思想的演进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是()A、师夷-器物-制度-思想B、器物-师夷-思想-制度C、师夷-器物-思想-制度D、器物-制度-师夷-思想开眼看世界,师

2、夷制夷(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的实用技术(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革命派:孙中山)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A高考链接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大国崛起》解说词他们处于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向西方寻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陈旭麓1234567891011

3、12图说新思想陈独秀黄兴梁启超李鸿章魏源曾国藩林则徐李大钊郑观应孙中山王韬康有为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早期维新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派()对号入座5、74、69、113、122、101、8阅读以下图片和材料,分析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追问历史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观察点1: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观察点2:19世纪末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江苏大生纱厂19世纪末的中国农民王韬《弢园文录外编》郑观应《盛世危言》欲自强,

4、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郑观应《盛世危言》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会保国会南学会国闻报时务学堂万木草堂观察点3: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1、必要性(社会基础)①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经济、政治)②甲战争宣告洋运探索失败,救亡图存需进行新探索;③清政府的统治危机2、可能性: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③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奠基和西学的不断传入;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一、戊戌变法产生的背景(历史根源)见提纲P17观察点1: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甲午战争

5、后西方列强是如何加强对华侵略的?1)西方列强通过资本输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在华政治势力;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中国面临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2)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暂缓和了列强争夺中国的尖锐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贷款、修筑铁路、抢夺矿山开采、投资办厂、开设银行经济:政治:1、甲午战争后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2、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出现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赔款、自然灾害等所引发的的财政危机2)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激化

6、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观察点2:19世纪末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观察点2:19世纪末的社会经济和政治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的倡导、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初步发展的特点及发展艰难的原因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后天畸型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开始壮大并在19世纪末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3.影响康有为1、理论基础:2、思想主张:3、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有什么特点?把西方的

7、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或(托古改制)《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的政治学说相结合,主张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观察点3: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19C70Y早期维新思想4、利与弊5、康有为为什么要请出2000多年前的孔子,以孔子之口说出维新变法的要求?1、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即儒家思想在知识分子中根深蒂固2、策略:借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减少改革阻力。3、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利: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

8、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主要先驱者代表作或主要思想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