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教材分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教材分析

ID:16107274

大小:162.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8-08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5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6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8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9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教材分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教材分析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彭青青一、单元概述(一)单元教学意义“时间”听起来很熟悉,可又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但时间是不停地在流逝的。“时间”单元的研究就是从感觉时间流逝开始。学生在听到“时间”一词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向导手表与时钟,因为手表和时钟可以告诉我们过去了多少时间和现在是几点钟。可是如果反过来思考:手表和时钟是人们为了计时而发明的,在手表和时钟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来知道时间的呢?这样就引出了“在时钟发明之前”“夜间的计时器”“用水测量时间”“做一个水钟”等课题的研究。本单元就是这样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

2、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从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加深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理解,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二)单元组成1.时间在流逝2.在时钟发明之前3.夜间的计时器4.用水测量时间5.做一只水钟6.用摆计时的钟7.测量摆的快慢8.调整钟摆9.保持时间统一10.寻找时间的痕迹(三)单元概念关系-21-时间太阳有规律运动的装置蜡烛钟水钟沙漏钟摆机械钟日晷石英钟原子钟脉冲星…星…(四)单元目标科学概念:时间可

3、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过程与方法:经历“太阳钟”、“蜡烛钟”、“水钟”、“摆钟”等计时器原理的探究和制作过程,经历感受时间从模糊到精确的活动过程。加深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作用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意识到时间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并以其固定的速度缓缓流逝;在对科学发展史的了解中,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学生持之以恒、为获得一个精确实验结果不断进行研究的意志品质。二.各课活动编排及建议1.时间在流逝编者意图:-21-时间是一个很难加以描述的词汇,要让学生感受到

4、时间的存在,并且进行研究必须借助客观的物体.本课是“时间”单元的起始课,主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估计时间,感受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时间”有时使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钟表是现代人们用于计量时间的常用工具;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的。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测时间。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各种方法感受1分钟长短的活动过程,从而能合理地估计10分钟、1小时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活动编排及实施建议:活动一:

5、现在几点了“现在几点了”是让学生不看手表估计现在是几点钟。这个活动不是简单地让学生猜现在几点了,而是要促进学生思考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估计现在的时间,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调动学生原有经验烁烁自己或别人是根据什么来估计时间的。再看看手表,我们根据自己的方法估计得是否正确。因为这是一节单元引入课,如果这个活动开展得充分,就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并且与以后的几课产生结构。活动二:一分钟有多长“1分钟有多长”这个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描述时间的长短。1分钟,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很短的时间段,但是1分钟到底有多长?学生可能没有真正地去注意过。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去感受?就是要引导学生用

6、更多的方法充分地感受1分钟的时间间隔。教材中有两个学生在对话:每分钟心跳是80次,以及阅读书籍和用手打节拍的插图。提示学生1分钟可以这样来感受它的长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这样描述时间:1分钟大约是我心跳80次吧……”在对分钟有了直观的认识后,再让学生对“10分钟又有多长”“1小时有多进行描述。有了1分钟的感受,相信学生会运用更多的方法对“1个小时”进行描述。-21-活动三:过去多长时间了课上到这里,那么“这节课过去多长时间了呢?”教师在学生研究投入的情况下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对过去的时间要么估计过短要么过长。原因就是课堂上过于投入或者没有兴趣,影响了他们的估计。针对学生出现

7、的问题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什么时候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这是对刚才的估计寻找归因。那这节课真的比原来长了(或者比原来短了)很多吗?于是引出了“时间有快慢吗”的讨论话题。这个问题就让学生自己去辩论,使学生知道时间是不会以人的意志而改变的,它总是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活动实施建议:1、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2、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过度语:现在几点钟了?我们可以看自己的手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