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答案2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答案2

ID:16123942

大小:4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8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答案2_第1页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答案2_第2页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答案2_第3页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答案2_第4页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答案2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答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关系学课程试卷(第二套)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课程:公共关系学使用班级:10-10班级: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使用“公共关系”这一概念的时候,它表示一些不同层次的涵义,在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即(C)。A.公共关系观念B.公共关系活动C.公共关系状态D.公共关系传播2.公共关系的服务观念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奉献精神,使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给对方带来满意和方便,用(A)去赢得好感和信誉。A.服务B.联系C.交流D.活动3.(D)论述了“双向对称”的公共关系模式

2、,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A.梅耶B.伯尼斯C.艾维·李D.卡特利普和森特4.(A)研究了卓越公共关系和传播管理理论的全球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普遍原则,特殊运用”的公共关系全球化理论。A.格鲁尼格B.伯尼斯C.艾维·李D.卡特利普和森特5.(C)是组织形象的客观基础。A.组织形象B.产品质量C.产品形象D.个人形象6.公共关系通过向社会灌输强烈的(A)和高度的责任感,以增进社会交往、促使团体合作等活动来促使社会行为得到协调。A.环境意识B.社会意识C.个人意识D.集体意识7.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是专门执行公关

3、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C),是公共关系工作的专业职能机构。A.客体B.手段C.主体D.过程8.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是(B)。A.服务公众的意识B.塑造形象的意识C.真诚互惠的意识D.沟通交流的意识9.往往被置于最显著的位置,甚至被称之为对外传播的首要公众的关系是(A  )。A.媒介关系B.顾客关系C.政府关系D.国际关系10.划分临时公众、周期公众和(B)公众,是制定公共关系临时对策、周期性政策和稳定策略的依据。A.顺意B.稳定C.逆意D.边缘11.在知觉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事物在相互对比中有的呈现出较明显的

4、相对特点,致使我们去知觉它。这便是(C)。A.知觉的偏见B.知觉的主动选择性C.知觉的被动选择性D.知觉的主观性12.态度是人们在认识和行为上相对固定的倾向,包括人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倾向、(B)和意图的倾向。A.热爱的倾向B.情感的倾向C.支持的倾向D.偏离的倾向13.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侧重于(A)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A.“量”B.“质”C.“度”D.“信”14.在“组织形象地位四象限图”中,处于(B)形象地位的状态为有待改善的公共关系状

5、态。A.低知名度/低美誉度B.低知名度/高美誉度C.高知名度/低美誉度D.高知名度/高美誉度15.Internet不仅仅是一个国际性的计算机网络,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面向全世界、全社会的巨大的(B)。A.物质资源B.信息资源C.人力资源D.知识资源16.(A)指人们身体部位作出表现某种具体含义的动作符号。A.身势语言B.情态语言C.静态语言D.动态语言17.面访调查的一个主要缺点是(C)。A.调查对象不理解问卷B.时间短,难以深入C.调查对象易受访问者的主观影响D.答案简单,难以深入18.在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稿

6、中,(C)是整篇新闻稿的灵魂。A.新闻背景部分B.新闻事实部分C.新闻导语部分D.人物描写部分19.所谓礼仪,是指礼节和(D)两个方面。A.礼貌B.修养C.秩序D.程序20.(D)是以提高组织知名度,树立组织整体形象为目标的公关广告。A.电视广告B.商品广告C.广播广告D.形象广告21.完整的CI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即CIS(CorporateIdentitySystem),通常译之为(D)。A.“企业身份系统”B.“企业个性系统”C.“企业形象系统”D.“企业识别系统”22.为了加强形象宣传的视觉冲击力

7、,企业可以实施(A),以加强企业整体形象的个性和统一性。A.CI战略B.发展战略C.人才战略D.CS战略23.有效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对于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对于发展(C),加强廉政建设及各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并产生深远影响。A.传统政治B.独裁政治C.民主政治D.核心政治2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公共关系的(C)。A.目标B.追求C.宗旨D.方向25.公共关系在企业中的应用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求团结,二是(B)。A外讲贡献B.外求发展C.外拓市场D.外求形象26.电话调查的一

8、个优点是(A)。A.速度快,范围广,费用低B.调查对象有充裕的时间认真考虑,从容作答C.可以深入探讨,加深印象D.不使用问卷,不受给定问题的限制27.“两级传播论”认为:信息的传递是按照(B)的模式进行的。A.“意见领袖——媒介——受众”B.“媒介——意见领袖——受众”C.“意见领袖——受众——媒介”D.“受众——媒介——意见领袖”28.一个组织的形象蓝图最终来源于(B)。A.管理层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