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专项复习教案25

高一历史下册专项复习教案25

ID:16213666

大小:88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8

高一历史下册专项复习教案25_第1页
高一历史下册专项复习教案25_第2页
高一历史下册专项复习教案25_第3页
高一历史下册专项复习教案25_第4页
高一历史下册专项复习教案25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册专项复习教案2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纲要求考情分析考向预测(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11年高考中本讲共出现了12个选择题和1个材料题,涉及本讲知识的还有1个材料题。命题主要集中在:开眼看世界、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尤其是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更是“重中之重”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既有可能单独命题,也有可能作为一条线索综合命题。要特别重视新情景材料的解读【高频考点1 开眼看世界】高考真题示例1(2011·北京卷)“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

2、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此著作摈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拓宽了国人的视野,这与《海国图志》的特点一致,因此选A项。A【解题技巧指导】如何做材料型选择题一要认真阅读材料。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型选择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二要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

3、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三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明确作者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然后准确地作出判断。【教材知识回顾】【高频考点2 维新思想】高考真题示例2(2011·福建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

4、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和比较归纳能力。第(1)问考查康有为宪政思想内容和背景,内容根据材料一直接概括,背景结合19世纪末政治、经济、思想归纳。第(2)问考查康有为和谭嗣同宪政思想的比较分析。根据材

5、料一、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识逐点比较概括。【参考答案】(1)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宜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2)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教材知识回顾】【高频考点3 新文化运动】高考真题示例3(2011·天津卷)《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

6、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解析:A。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答案为A。A【解题技巧指导】如何做因果型选择题(1)根据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的一定是因。(2)运用基本原理判断,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因,社会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7、3)限定词法,即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世界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文化影响等。【教材知识回顾】维新派的变法理论主要是依据康有为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书。这两部书虽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但真正接受的人却甚少,即使在维新派和帝党分子中也很少有人能接受。光绪皇帝虽然大量采纳康有为的变法建议,却诏令禁毁这两部书。连主张变法维新的黄遵宪、章太炎、唐才常等都表示不赞成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和孔教说。弟

8、子梁启超也偶尔会流露出怀疑态度。实际上这两部书所引起的今古文经学派论争几乎淹没了维新变法的主题,对变法运动起了严重的干扰和阻碍作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教学用书》早期维新思想出现的背景和主要思想主张,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著作、思想特点及影响,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维新变法运动的实践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