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壳体模具设计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

ID:16304995

大小:348.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8-09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_第1页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_第2页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_第3页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_第4页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塑料壳体模具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塑料壳体模具机械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班级学号设计人指导老师27目录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2二.分型面位置的确定…………………………………………………2三.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2四.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3五.注射机型号的选定…………………………………………………3五.浇注系统的设计……………………………………………………5七.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12

2、八.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16九.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19十.湿度调节系统设计…………………………………………………2127塑料壳体模具设计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该塑料件是一壳体,塑件壁属厚壁塑件,生产批量大,材料选PS,考虑到主流道应尽可能短,一般小于60mm,过长则会影响熔体的顺利充型,因此采用下例数据:材料ABCDEFGHIJPS608025434520741235二.分型面位置的确定根据塑件结构形式分型面应选在I上如下图:三.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

3、方式1.该塑件精度要求不高,批量大,可以采用一模多腔,考虑到模具的制造费用和设备的运转费用,定为一模四腔。2.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如下图:27四.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本模具采用一模四腔,双列直排,推件板推出,流道采用平衡式,浇口采用侧浇口,动模部分需要一块型芯,固定板,支撑板.五.注射机型号的选定1.通过Pro/E建模分析,塑件为m1=26.5g,v1=m1/∂,∂=1.05V1=25.2cm3,流道凝料的质量m2=0.6m1m=1.6nm1=2.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的锁模力.流道凝

4、料(包括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2,A2可用0.35nA1来进行估算,所以A=nA1+A2=1.35A1n=1.35×4×A1=25920mm2式中A1=80×60=4800mm2查表2-2<塑料模具设计指导>取P型=25Mpa27Fm=AP型=25920×25=648000N3.选择注射机根据每一生产周期的注射量和锁模力的计算值可选用SZ-250/1250理论注射量/cm3_270__锁模力/KN1250__螺杆直径/mm_45___拉杆内间距/mm_415×415注射压力/MPa160____移模行程/mm_

5、360__注射速率/g/s_110____最大模厚/mm________塑化能力/_18.9最小模厚/mm150螺杆转速/10~200_定位孔直径/mm160喷嘴半径/mm15锁模方式/双曲肘4.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n≤(KMt/3600-m2)/m1=[(0.8×10.5×30/3600)-m2]/m2=(0.8*18.9*3600*30/3600-0.6*4*26.5)/26.5=14.7≥4型腔数校核合格.式中,K—注射机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数一般取0.8m--注射机的额定塑化量(10.5g/s)t—成型周期取3

6、0s1)注射压力的校核Pe≥k′P0=1.3×150=195MpaK′--注射压力的安全系数,一般取K′=1.25-1.427P0---取130Mpa,中等壁厚件2)锁模力校核F≥KAP型=1.2×648=777.6KN.而F=1250KNK0—锁模力安全系数,一般取K0=1.1--1.2其他安装尺寸的校核要待模架的选定,结构尺寸确定后才可进行.六.浇注系统的设计1.主流道设计1)主流道尺寸设计根据所选注射机,则主流道小端尺寸为d=注射机喷嘴尺寸+(0.5—1)=3.5+0.5=42)主流道球面半径为SR=喷嘴球面半

7、径+(1—2)=15+(1—2)=16mm3)球面配合高度h=3mm—5mm,取h=3mm4)主流道长度,尽量小于60,由标准模架结合该模具的结构,取L=25+20=45mm5)主流道大端直径D=d+2Ltanа=6.54mm(半锥角а为1°--2°,取а=2°)取D=6.5mm.6)浇口套总长L0=25+20+h+2=502.主流道衬套的形式27主流道小端入口处与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属易损件,对材料要求严格,因而模具主流道部分常设计可拆卸更换的主流道衬套形式即浇口套,以便常用碳素工具钢如T8A,T10A等,热处理硬度

8、为50HRC-55HRC.如图示由于该模具主流道较长,定位圈和衬套设计成分体式较宜,其定位圈结构尺寸如下图3.主流道衬套的固定主流道衬套的固定形式如图274.冷料穴的设计1)主流道冷料穴的设计开模时应将主流道中的凝料拉出,所以冷料穴直径稍大于主流道大端直径.采用Z形头冷料穴,很容易将主流道凝料拉离定模,如图所示1;定模座板2;冷料穴3;动模板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