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辨析及补论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辨析及补论

ID:16521352

大小:4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14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辨析及补论_第1页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辨析及补论_第2页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辨析及补论_第3页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辨析及补论_第4页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辨析及补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辨析及补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辨析及补论李向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说”首次将美育提到可以取代宗教的重要地位,成为国民教育、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然蔡先生对于美育何以能够代替宗教,二者的深层心理机制何在,以及在现代社会情境中美育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对人的“救赎”等问题,仍有论述不充分处。本文试图综合近百年来各家之相关学说,对蔡先生之论作进一步之阐发。[关键词]蔡元培;美育;宗教;辨析;补论[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75(2010)02-0105-04艺术与宗教是人类安顿自身及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它们各有自己

2、的领域。对于它们之间的异同及联系,历代贤哲亦多有论述。上世纪20年代,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首次将美育提到可以取代宗教的重要地位,成为国民教育、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蔡先生的这一论断较之于此前只把文艺视作“载道”的工具,甚或只当作通俗低下的娱乐的见解,实在是深刻之洞见。然而,读罢蔡先生《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又似有未能尽兴之感。因有此文。据蔡先生的观点,“宗教之原始,不外因吾人精神作用而构成。吾人精神之作用,普遍分为三种:一曰知识,二曰意志,三曰感情。最早之宗教,常兼此三作用而有之。”[1]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原先宗教中有关宇宙与自然的知识渐为日心说、进化论所取代,宗

3、教中有关社会道德的论说,亦为现代的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学说所取代。“知识意志两作用,既皆脱离宗教以外,于是宗教所最有密切关系者,唯有情感作用,即所谓美感。”[1]蔡先生又进一步指出,美育之所以能够代替宗教者,其一在于它可以其悦目之形式陶冶人,感化人;其二在于美术具有普遍性和超功利性。“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盖以美为普遍性,绝无人我差别之见能参入其中。”他举例说,“食物之入我口者,不能兼果他人之腹,衣服之在我身者,不能兼供他人之温,以其非普遍性也。”美则不然。一切自然美景,一切艺术作品,皆可为众人所共赏,因此“,美以

4、普遍性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1]蔡先生有关“以美育代宗教”的基本观点大抵如上。然而在我看来,蔡先生对于美育何以能够代替宗教,二者的深层心理机制何在,以及在现代社会情境中美育通过何种方式实现对人的“救赎”等等问题,仍有论述不充分处。倘综合近百年来各家之相关学说,似可对蔡先生之论作进一步之阐发。一如前所述,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首先是基于科学昌明的时代背景。蔡先生曾于1907至1912年赴欧洲(主要在德国)留学,期间他主修哲学、文学、文明史等学科,尤注重心理学及美学的研究,对西方哲学多有涉猎。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叔本华等人的学说对他日后美育思想

5、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他在其文集中多处引证康德、黑格尔等人的言论,即可证实。)然而,蔡元培学说的另一个更为重要而直接的前提,则主要应来自19世纪末尼采提出的重估一切价值”的哲学理念。事实上,早在16世纪,哥白尼就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这从理论上打破了“上帝创造世界”的神话,动摇了基督教的根基。然而,在哥白尼之后的三、四百年中,虽然人们都明白“上帝并不存在”这一科学常识,但人们却照样信教,进教堂,为的是人生不会失去依托。然而,19世纪末,尼采却大声喊出上帝死了!”从而第一个明确指出了基督教解体之后欧洲出现价值真空这个事实,并且把基督教批判与欧洲传统价值观念的批判紧密

6、结合了起来。[2]事实上,尼采不过说出了一个人人心知肚明却又无人敢于说出的事实。然而,重要的不是上帝之死这个事实本身,而是这个事实所带来的后果。从前,人类的生活围着上帝转,这位全知全能的造物主为人类制定了一切目标、意义和善恶的标准。如今,上帝死了,原先人类的精神生活赖以维系的万能之主不复存在了,那么,人类将何去何从,何所依凭?尼采一再谈到上帝之死的划时代意义,说它是“地球上从未有过的黑暗和日蚀”,[2]事实上它导致了全面的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然而,在尼采看来,上帝之死在给人类带来绝望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新的希望,这新希望的曙光就“在‘一切价值重估’之中,在从一切伦理评价解放出来的自由之中,在

7、一切历来被禁锢、被蔑视、被诅咒的事物的肯定和信仰之中”。[2]换言之,上帝之死带来的价值真空反而提供了空前的机会,使人可以着手建立新的价值。这无疑为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的产生提供了一个时代契机和逻辑前提。我们知道,在传统社会中,艺术原本是作为宗教的工具或手段而存在的。所谓“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唐]张彦远)以及其他类似言论,都是将艺术作为载道的工具看待的。因此,在宗教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