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

【历史】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

ID:16527724

大小:373.2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22

【历史】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  _第1页
【历史】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  _第2页
【历史】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  _第3页
【历史】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  _第4页
【历史】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  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2016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测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6届高三南京市六校联考调研试卷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

2、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它反映了周初()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2.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这一现象突出反映当地()A.农业经济结构较合理B.农业生产受市场主导C.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3.“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

3、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宋明理学的兴起13D.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4.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天宫一号直冲太空,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距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这种原理应用的最早出处,你可能查阅()A.《战国策》B.《汉书》C.《唐书》D.《清史稿》5.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

4、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这段材料说明()A.清代官民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B.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加重C.京城城市规模扩展导致雾霾发生的几率提高D.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6.下列图片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享受民主的主体范围逐渐扩大B.逐步重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C.监督保障机制逐渐进步完善D.对公民权的限

5、制逐渐有了松弛7.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名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权利法案》颁布时间1787年颁布1870年颁布1689年制定机构国会制定议会制定议会制定特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体现了王权至上的原则评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推动了德意志统一的完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A.颁布时间B.制定机构C.特点D.评价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13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

6、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9.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A.社会契约论B.人民主权说C.自由平等说D.三权分立学说10.在19世纪后半叶,棉纺织品始终列为中国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

7、将近986.7%。以上现象表明()A.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B.传统手工业仍有抵制能力C.中国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D.自然经济被彻底破坏11.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2.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

8、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C.妇女解放思潮消然兴起D.上海风俗已经以西式为主13.19世纪末,国人办报的热潮兴起。其中一份报纸出版后,“通者大邑,下至僻壤穷瞰,13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该报还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