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传统中国花鸟画与传统西方静物画空间营造之比较

论文:传统中国花鸟画与传统西方静物画空间营造之比较

ID:16549297

大小:4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2

论文:传统中国花鸟画与传统西方静物画空间营造之比较_第1页
论文:传统中国花鸟画与传统西方静物画空间营造之比较_第2页
论文:传统中国花鸟画与传统西方静物画空间营造之比较_第3页
论文:传统中国花鸟画与传统西方静物画空间营造之比较_第4页
论文:传统中国花鸟画与传统西方静物画空间营造之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传统中国花鸟画与传统西方静物画空间营造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传统中国花鸟画与传统西方静物画空间营造之比较中国花鸟画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泛,有传统意义上的花卉和禽鸟,也有走兽、虫鱼等。观其所表现的这些物种,其共同的特点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动物是能够活动的,因此它们的活动就需要一个空间;植物也是有生命的,需要阳光、空气和土壤,它们也需要空间。西方人对绘画的要求始终是偏重于物质性的。静物画在这一点似乎体现得更为直接。与中国花鸟画所表现的活物恰恰相反,西方静物画则是以静止的物体作为题材。由于所表现的多为干花、插花、禽类标本、干鱼、瓶罐器皿、果蔬食物等一些没有生

2、命的物品,故被称为静物画。一动与静传统花鸟画的空间效果是在飞鸟虫鱼、走兽家禽的活动中及在奇花异草、茂松翠竹的生长中共同营造的。由于画面上动物的运动感和植物生机勃勃的长势而充满诗意。这种空间的感觉是动态的,因此我们称之为动态空间。在清代画家边寿民的画作《芦雁图》中,他在大片空白处,描绘了一只盘旋欲下、动态生动的大雁,几枝芦苇后面卧着另一只回首仰望的大雁。两只雁如一对情侣般在画家经营的广阔空间里遥相呼应。我们似乎能感到大雁振翅带起的空气流动,听到芦苇微微摆动的沙沙响声。在洋溢着诗意的原野上,画家通过画面

3、上下疏密的对比,大雁的动静变化,更加显现出空间的动感之美。同样都是表现鸟类,中国画家只画活灵活现的鸟儿的各种动态,而传统西洋画法以细致描绘、再现质感为目的,并采取静态的空间处理,便只能画死去的鸟类。因而,动物标本一直是西洋静物画家所钟爱的描绘对象。如夏尔丹的著名画作《静物》。画中描绘的是打猎归来的战利品,三只死去的野鸡、一把猎枪、一只号角等。在深色的衬布上躺着一只僵硬的浅灰色野鸡,画家为了突出画面空间的纵深度,将另两只已死去的野鸡吊挂在靠近前景的位置,并以野鸡羽毛的浅色、帷布的深色和背景墙面的灰色,

4、三个调子来拉开画面的空间关系。二自然与人为既然中国花鸟画描绘的是有生命的动植物,那么这些物种的生长活动当然离不开自然空间。画家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记录描绘出自然生活空间中花鸟禽虫的千姿百态,以表达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空间的向往。任伯年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的画家,他的花鸟画对生活情趣的表现颇具功力,对田园生活空间的营造独具匠心。《归田风趣图》是其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文人士大夫弃官归田,向往闲情逸致的田园生活,画家立意而造像,极力反映田园生活空间的图景:南瓜藤蔓经画家行草般的舞动,在鸡的前后穿插,

5、瓜叶翻卷,向几个方向伸展,或熟或青的南瓜占据着菜园的一角。豆角藤带着几片叶子顺着竹竿向上攀去,果实和花在风中摇曳……这一大片豆角瓜蔓从右边的画外向左边伸去,画面的空间感告诉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角落,右边还有呢!这只母鸡边觅食边向右边走去,它似乎在告诉我们:那边的空间还大着呢!看到有限的画面空间,暗示出的却是无限的自然生活空间,也许这是任伯年先生的本意吧。在传统的西洋静物画中会经常看到被画家刻画得熠熠发光的金属器皿、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等,还有那看似凌乱却有着疏密节奏感的水果。如17世纪荷兰画家考尔夫所

6、作的一幅名为《静物》的油画。从画中几样物品的精心摆放,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对画面空间的重视程度。首先是倾斜放置的盛水果的瓷碗,由于它的倾斜,碗口的圆形发生了线透视的变化而成为椭圆形,这便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深度。画面左边金质的瓶子在光线的照射下发出夺目的光彩,再加上画家细致地刻画成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由于金属制品独有的反光特点,在它的暗部反光处又映出水果的橙色,在固有色与环境色共同作用下,物体亮部与暗部发生色彩冷暖的变化,这样物体自身的体积感与周围物体的空间感也就凸现出来了。在这幅画中,我们还可以将此几样物

7、品划分成黑、白、灰三个空间层次。最亮的是水果和瓷碗,其次是金质的瓶子,最暗的则是墙壁大面积的重色。在墙面重色的背景下,我们隐约能够看到另外一只金属器皿,由于它处在暗部,画家着眼于这个画面空间的大效果,便将它模糊处理,以求空间关系的统一。这几层关系从亮到暗层层递进,无形中便拉伸了画面的空间距离。有时这种空间关系是画家在摆放静物时就事先设计好的,而有时则是在绘画的过程中有意将画面处理成这种效果的。当然,画家的目的只有一个——依据科学的透视原理营造画面的三度空间。三联想与直观传统的中国花鸟画,特别是写意画

8、,大都背景留空白,不交代空间。中国人看画从不质疑为什么留那么大片空白不画。我想这就是欣赏习惯。这种习惯通过所绘花鸟鱼虫联想空白处所存在的相关空间,这种习惯造就了画家与欣赏者心理沟通的独特艺术形式。齐白石的《群虾》可以说是空白运用的一幅典型作品。在宣纸上画了七只虾,用笔刚柔相济,用墨干湿浓淡,虾的游动姿态生动,质感真实。按照常理虾的生活习性离不开水,可画家却只留下大片空白。人们通过欣赏画中的虾,唤起了头脑中对自然状态下虾的形象、习性的图像。尽管空白处不着一墨却能使人们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