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食质

2016年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食质

ID:16679844

大小:4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3

2016年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食质_第1页
2016年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食质_第2页
2016年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食质_第3页
2016年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食质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6年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食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FoodMicrobiology)课程编号:FMC252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72,其中(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32)学分:3.5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责任单位:生物食品学院先修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它与农(林)产品的加工、贮运、保鲜以及食品卫生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融合了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农业微

2、生物学中有关食品的部分,并渗入了生物化学、机械学和化学工程学的有关内容。它包括三大内容:基础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发酵技术和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研究食品微生物学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辨别有益的、腐败的和病原的微生物,从而在食品的制造与保藏过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为提高产品数量及质量服务,控制腐败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活动,以防止食品变质和杜绝因食品而引起的病害。本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广,即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

3、程前至少要学好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的课程。二、课程主要知识点及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1)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有关操作技能;(2)了解微生物在食品环境中生长的条件、规律和控制方法;(3)掌握控制腐败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4)绪论第一节微生物及其生物学特点第二节微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第三节食品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第四节微生物的发展简史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掌握微生物的分类;掌握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及其贡献;了解

4、食品微生物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学重点和难点:微生物的特点及其分类;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微生物发展史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及其贡献。otherstaffoftheCentre.Duringthewar,ZhuwastransferredbacktoJiangxi,andDirectorofthenewOfficeinJingdezhen,JiangxiCommitteeSecretary.Startingin1939servedasrecorderoftheWestNorthOrganization,Secre

5、taryoftheSpecialCommitteeAfterthevictoryofthelongMarch,hehasbeentheNorthwestOfficeoftheFederationofStateenterprisesMinister,ShenmufuguSARmissions,DirectorofNingxia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andrecorderofthe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Ministersand第一章

6、原核细胞型生物——细菌、放线菌第一节细菌的细胞形态、结构第二节放线菌的细胞形态、结构第三节其它类型的微生物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了解与食品工业有关的细菌、放线菌及其原核生物。教学重点和难点:细菌的细胞结构、形态特点;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以及繁殖方式。第二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第一节真菌的概述第二节酵母菌第三节霉菌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酵母菌和霉菌的细胞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学会区分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教学重点和难点:酵母菌和霉菌的细胞形态特点;酵母菌的结构特

7、征;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过程。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一节病毒的一般特性第二节病毒的增殖第三节微生物的分类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病毒的特点,微生物的分类方法;了解病毒的增殖过程。重点和难点:病毒的特点,微生物的分类方法。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第三节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第四节培养基第五节微生物的生长第六节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第七节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培养。了解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8、重点和难点: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及微生物的连续培养;温度、水分与微生物的关系,以及食品的消毒杀菌与防腐。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第二节微生物的分解代谢第三节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otherstaffoftheCentre.Duringthewar,ZhuwastransferredbacktoJiangxi,andDirectorofthenewOfficeinJingdezhen,JiangxiCommitteeSecretary.Start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