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ID:17045866

大小:21.3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7

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_第1页
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_第2页
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_第3页
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_第4页
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论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  (1)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季节、环境与条件,会同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和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内容与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单位应提前完成全部原材料品质指标的检验及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工作,并形成相应的施工技术文件,明确质量检验方法。  (2)施工技术文件应包含的内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及管理措施,包括水泥、掺和料、专用复合外加剂、砂、石等原材料品质的实际控制指标,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保证原材料质量稳定的管理措施等;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关键工序的施工质

2、量要求及其实现措施;混凝土耐久性专项检查的方法、设备以及人员培训的落实情况;按照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试件的制作和养护所作出的明确规定;预应力结构和连接缝施工的专门操作细则和质量检验标准。  (3)施工和监理单位应事先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混凝土关键工序施工的操作人员。  (4)施工单位应针对不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施工季节、环境条件特点进行混凝土试浇筑,验证并完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1)混凝土配合比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JGJ55-XX进行设计。  (2)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一般途径为:  A.选用低水化热和低碱含量的水泥,尽可能避免使用早强水泥和高C3A含量的水

3、泥;  B.选用球形粒形、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骨料;  C.适量掺用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矿物掺和料或复合矿物掺和料;  D.采用具有高效减水、适量引气、能细化混凝土孔结构、能明显改善或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专用复合外加剂,尽量降低拌和水用量;  E.将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最小水泥用量、最低胶凝材料用量和最大胶凝材料用量限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F.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胶凝材料中的水泥用量。  (3)混凝土的矿物掺和料掺量应根据设计和施工对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弹性模量、工作性和耐久性的要求及施工环境条件特点(环境气温、混凝土拌和物温度、构件尺寸等),通过试验选定,矿物掺

4、合料掺量限值应满足下表的要求。   (4)专用复合外加剂的掺量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并经试验验证后确定。  (5)对于可能遭受强腐蚀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专门的规范进行设计和论证。  (6)由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检验周期较长,施工单位应充分考虑试验周期和可能出现的原材料变化等因素,提前进行配合比的选定工作。  (1)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称量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胶凝材料(水泥、矿物掺和料等)±1%;专用复合外加剂±1%;粗、细骨料±2%;拌和用水±1%。  (2)搅拌混凝土前,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

5、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班抽测2次,雨天应随时抽测,并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3)应采用卧轴式、行星式或逆流式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和料和专用复合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上述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  (1)混凝土运输应选用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推

6、车等工具长距离运输混凝土。  (2)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3)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采取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分进入运输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  (4)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载次数和运输时间。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以不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为限。  (5)若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30

7、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  (6)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应按JGJ/T10-95的规定进行施工外应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A、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应尽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离析和沁水。当浇筑层的高度较大时,尤应控制拌合物的塌落度,并且使用串筒浇筑;一般情况下,泵送下料口应能移动;当泵送下料口固定时,固定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3m。  B、泵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m。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管路的其它部位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