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 胸椎 腰椎 骶髂关节错位复位手法

颈椎 胸椎 腰椎 骶髂关节错位复位手法

ID:17101151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7

颈椎 胸椎 腰椎 骶髂关节错位复位手法_第1页
颈椎 胸椎 腰椎 骶髂关节错位复位手法_第2页
颈椎 胸椎 腰椎 骶髂关节错位复位手法_第3页
颈椎 胸椎 腰椎 骶髂关节错位复位手法_第4页
颈椎 胸椎 腰椎 骶髂关节错位复位手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颈椎 胸椎 腰椎 骶髂关节错位复位手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颈椎胸椎腰椎骶髂关节错位复位手法一.卧位成角定点复位法(一)人员:1人即可,不需助手(二)优点:1.患者平卧,心理平静,有安全感;2.颈部伸肌及屈肌均完全放松。(坐位时总有部分肌肉不能完全放松)3.由于床面限制,旋转角度最大不会超过45’,不易失手,不易导致医源性损伤。(三)程序:手力牵引一成角调节--旋转复位1.手力牵引方法:双手颌一枕牵引,持续数分钟。(利用患者体重作反牵引力)目的:(1)颈肌属横纹肌(随意肌),特点是可随意支配而自由收缩,但易于疲劳。手力持续牵引之目的是使颈肌产生疲劳,以消除病理性痉挛,使其失去抵抗,以利颈椎复位。(2)持续牵引,使颈部两侧肌

2、肉均保持在均衡的被动拉伸状态,整个颈椎各椎体犹如被“肌性小夹板”保护固定,小关节处于闭锁稳定状态,不致因复位手法而任意移位。2.成角调节:成角:上段(C1-2):略低头(0-15度)中段(C3-5):轻度屈颈(15-35度)(3)下段(C6_7):中度屈颈(35-50度)3.复位手法:令患者轻轻自动侧向转头至最大限度。术者一手手掌托住枕部,拇指轻轻定位于患椎横突部(勿须用力按压或推顶!)另一手扶持下颌,双手协调调整屈颈度数,使成角落于患椎(指下会感到受力支点),再将下颌继续向一侧轻巧用力,顿挫旋转,并向后上方轻轻提拉-下,即可闻及“咔嚓”声响(拇指下可同时有关节滑

3、动到位之感觉),复位即告成功。其余患椎可按同法逐--复位矫正。(四)机理:1.由于低头或屈颈,使相应颈椎节段曲折成角,该部颈肌松驰,失去拉伸力,相应椎体暂时失去保护而处于失稳状态,给该部手法复位创造了条件。(而其他不需复位之椎体仍在牵引保护之下,仍处于稳定状态)。2.根据患椎所处位置高低,由低头及屈颈之度数来决定成角落点部位,(椎体高位一低位,屈颈度数小一大),医者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选择。(五)体会:1.患者仰卧,平静放松,有安全感,能较好配合。2.颈肌放松,术者不需用过大暴力去克服因某些部位肌肉紧张而产生的抵抗,因而患者无痛苦。3.屈颈成角于患椎,目的是使该椎体

4、各关节处于失稳状态,因而只需轻轻旋转/提拉,即可复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且能事半而功倍。4.其他体位下(如坐位),某些节段(如中段)复位较易成功,而某些节段(如枕一C1-2,C6-7—T1)则复位往往较难。若欲达完全复位,则常常需用较大力量,并需辅以拇指/食指等用力顶推患椎,患者既感疼痛不适,术者也易因用力过猛而失手,若旋转过度,则可造成损伤,安全系数相对较小。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

5、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5.某些坐位复位手法,有时需使头颈部处于后仰状态,但若遇有颈椎间盘突出尤其是有脊髓一硬膜囊受压的患者,此种体位下再旋转颈椎,因椎体后缘剪力过大,常可造成重大意外,危险性较大。故应视为禁忌体位、禁忌手法。6.本法自始至终均使颈椎处于牵引状态下,有利于减轻神经根之压迫,操作中不会加重症状,比较安全。7.卧位成角定点复位法可根据需要自上而下,对任何--个(或--组)患椎进行准确定位

6、,复位成功率高,患者-般无痛苦,也不易造成意外伤害。8.一般情况下,患侧在下,先行复位,然后健侧同法调整,以求两侧平衡。9.在进行手法复位时,应把颈椎当作一个整体来调整,而不应仅局限于某一两个椎体单纯进行复位。另外,整个脊柱也应该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应把眼光仅仅局限于颈椎、胸椎或腰椎某一局部节段来看待。(附:顺便介绍几种比较流行的手法供参考)二.拇指推压旋转复位法:(以棘突左偏为例)(一)体位:患者坐位,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胸部抵住并固定患者背部,勿使其倾斜移动。(二)手法:医者左手拇指抵住左偏之棘突部位。其余四指向上扶住患者枕后头部,右手掌托住患者下颌部,令患者

7、低头45‘,再将头向左侧倾斜45‘,此时右手顺势将患者下颌部转向右侧,待头部转动至最大限度时,医者两手协调用力,右手向右上方以轻巧之力顿挫旋转提拉,左手拇指同时稍用力将左偏之棘突向对侧推压,此时即可闻及复位声响,术毕。三.肘抱下颌旋转复位法:(以棘突左偏为例)(一)体位:患者坐位,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胸部抵住患者背部,勿使倾斜。(二)手法:医者拇指抵住左偏之患椎棘突,然后令患者低头30’,医者右手肘部自患者前方托住其下颌,手掌伸向左耳后部抱住患者枕后部,并徐徐将患者下颌转向右侧,当达到最大限度时,再以一轻巧之力继续向右上方顿挫提旋,左手拇指同时将左偏之棘突向对侧推

8、压,此时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