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中华民族的生死超越

清明节与中华民族的生死超越

ID:17178010

大小:391.7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28

清明节与中华民族的生死超越_第1页
清明节与中华民族的生死超越_第2页
清明节与中华民族的生死超越_第3页
清明节与中华民族的生死超越_第4页
清明节与中华民族的生死超越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明节与中华民族的生死超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44卷第5期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1.44No.52013年9月JOURNALOFNANCHANGUNIVERSITYSep.2013清明节与中华民族的生死超越王能昌,周爱华2(1.南昌大学期刊社,江西南昌330047;2.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江西南昌330088)摘要:中国民间清明节种种祭祀与游乐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生死超越的最重要的追求:通过回归生生不息之“仁”来超越死亡,获得生命的永恒,并由此获得人生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表现于清明节背后的独特的生死超越的观念,凝聚我们的共识,以为世俗化、

2、功利性不断强化而缺乏信仰的中国人增添生命的正能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关键词:清明节;生死超越;祭祀;踏青;生命正能量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448(2013)05—017—05对生死问题,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和解决,须穿透清明节外在的种种复杂的祭祀及踏青等各项也可以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去讨论和研究。在科学表象的活动,去深刻地体会中华民族内在的生死超中,生死被看作客观事实、客观对象。在哲学和宗教越的精神性追求。中,生死被看作一种观念、一种心态、一种境界。人以什么样

3、的眼光看待生死,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生死,以什么样的境界体验生死,生死就会以什么样的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让忙碌的中国人更忙碌,让面目呈现出来。因此,在哲学和宗教中,生死是可以堵塞的交通更堵塞,让不佳的环境更不佳了;还伴随超越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而不是事着大量的不如人意:烟雾腾腾,噪音阵阵,迷信迷思实上的超越。对古代中国哲人的生死超越理论,许漫延,甚至火灾连连,造成了生命财产的损失。以多研究者发表了比较丰赡的理论成果。比如,郑小2012年清明节期间为例,据民政部网站(2012年清江先生的《中国死亡文化大观》系统地梳理与研究明节

4、小长假群众祭扫刷新历史纪录》一文披露:“据了中国古代有关生死问题,其中就包括死亡超越问测算,今年全国清明节期间参加祭扫活动的群众达题⋯;陈战国先生的《超越生死——中国传统文化5.2亿人次左右,较去年增长15%。⋯⋯今年清明中的生死智慧》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儒家、道家、佛祭扫呈现出祭扫观念日趋强化、文明祭扫渐成主流教、道教的生死理论;尤吾兵先生的《中国“儒、等特点,短时间、高密度、大流量仍将是清明节群众道、佛”生死伦理观比较》认为,在生死超越问题上,出行祭扫的主要特征。”_4另据中国新闻网2012年儒、道、佛三家看法殊异,儒家是由生观死,道

5、家是由4月6日的消息:“据统计,4月2日0时至4日14死观生,佛家则是弃生观死。与上述宏观研究不时,全国共发生火灾737起,死亡3人,直接财产损同,笔者拟从小处、微观着眼,将中国民间清明节与失772万余元,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火灾4项指数中华民族的生死超越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本文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主要探讨的问题是:为何中国清明节祭祀亡灵的“淡化清明”、所谓“革除祭祀陋习”的声音与文字见“死”之主题能够与踏青游赏的“生”之主题和谐地诸各种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以笔者之见,不能笼统一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为解答这一问题

6、,我们必统地说要淡化清明节,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收稿日期:2013—06—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生活世界的互构”(13BZX012)。作者简介:王能昌(1959一),男,江西瑞昌人,编审,从事行政伦理学研究;周爱华(1956一),男,江西抚州人,教授,从事经济管理研究。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们要推进改变的是清明节祭祀的某些“形式”,使之动。在一个万物萌芽、生机勃勃的季节之始,人们尽更加符合现代文明与环保的要求;同时又要强化和情地讴歌,尽性地欢乐,一改冬日长久关在室内避寒突显清明节所包涵

7、的中华民族生死超越的观念,以而带来的生命萎缩状态。中华民族在一个祭祀亡灵让越来越世俗化的、越来越功利性的中国人可以获为主题的节日里,同时又进行着许多展现生命活力得某种生死超越的精神资源,以直面人生、规划人的特殊活动。其实,在中华民族生命精神的深层,有生、发展人生,改变感性生活中某些不健康的所欲所一个沟通生死以超越死亡的企盼,带给人们的是一求,并获得生命前行的正能量。种正确对待生命之“生”与“死”的态度。这就是:回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淮南子·天文训》云:归生命的大本大源,获得生生不息之“仁”,终至于“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8、按《岁时百进入生命的不朽之境。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长期以来,人们皆有一个沿习的思想观念:中国之清明。”一般来说,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8个人重“生”的种种事务,而对“死”则讳莫如深,不太(上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